本文目录一览:
- 1、2个月烧了8辆,究竟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才安全?
- 2、三元锂电池不安全为什么还用?三元锂电池爆炸的几率是多少
- 3、“弹匣”一出,谁与争锋?广汽埃安攻破三元锂电池的关键痛点
- 4、三元里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哪个更安全
2个月烧了8辆,究竟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才安全?
又到了电动车“自燃”季?
不完全统计,仅4-5月全国各地已经被曝光的电动 汽车 自燃起火事件就高达8起。这里面有长达3年的旧车,也有刚提不久的新车;有新造车企业,也有传统车企,有低端车型,更有高端车和热销车型。
其中在统计的8起事故中,有2辆车处于驾驶状态,有2辆车处于充电状态,有3辆车处于静止状态,有1辆车遭受碰撞。
连续发生的自燃起火事件,再次考验着人们对电动车安全性的信任感。
而就在几天前,由工信部组织制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电动 汽车 的三项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分别是:GB18384-2020《电动 汽车 安全要求》、GB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主要规定了电动 汽车 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
当然,电动 汽车 的自燃也不一定就与电池有关,也有可能是高压电路故障、配件老化磨损等都有关系。因此在上述国家强制标准中都有一一体现。
而电动 汽车 所装载的动力电池系统是重中之重,这次强制性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同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目的就是为了给司机和乘客预留逃生时间。
在此之前,国家对电动 汽车 和动力电池安全性强制标准一直存在,电池企业会在电池组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电芯、BMS、PACK等多层级的防护,也会通过主动和被动策略来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但电动 汽车 还是照烧不误。
这次的5分钟是首次做出时间量化,要求电池管理系统在识别单电芯热失控信号后,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策略,争取在5分钟之内把热失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消息一出,又一次引发三元和磷酸铁锂安全之争。
大家普遍的认知是,三元电池尤其是高镍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活性强稳定性差,磷酸铁锂电池稳定性好,可惜低温性能差,能量密度也不高。
而5分钟理论一出,似乎也让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三元电池面临质疑。
但磷酸铁锂电池就一定安全吗,大家一定还记得2018年间发生的电动车自燃事件一起接一起,有不少是装载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物流车和电动小车。
无论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如何最终还是和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有关。
目前动力电池业界反馈的消息来看,从热失控“警报信号”发出开始计算,现有主流的三元电池都能远超5分钟的标准。
注意,这里是主流。
现在市场上每家企业的电池技术不一,电池型号非常多,不同化学体系、电芯尺寸、电芯类型、容量和热失控触发方式,这使得每种电芯和电池系统在热失控的过程存在很大差异。
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能力筑起这5分钟的生命墙。
既然以锂电池的特性和现阶段的技术水平,热失控很难避免,那么可通过阻止起火和延缓的方式,预留逃生时间。
所以,无论你是磷酸铁锂还是高镍三元,都必须筑起这几分钟的生命墙。
对于有技术水平实现的大企业来说,这相当于是一道安全合格证书,对于落后者来说,就是淘汰标准。
车企和消费市场对高续航里程和低电耗的追求很难停止。
从2019年开始,新能源 汽车 产品竞争升级,冲击高端市场,高续航必不可少,也形成了续航里程的攀比风。例如2019年底就已经有不少自主品牌纷纷杀入了600km续航市场,今年更是有无700km不足以称霸的势头。
这种压力转嫁到动力电池身上,就变成了对能量密度的追求。例如2019年开始,三元高镍NCM811电池很快得到了高端车型的青睐。
从2020年纯电动车型申报情况来看,有部分车型所搭载的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达到了180Wh/kg甚至190Wh/kg的级别。
这种电池对安全控制的技术和设计、制造、模组、管理系统等环节的技术不达标,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这个时候能设下强制标准,也是另一种控制与警示。
当中小企业还在低端市场厮杀,大企业们预见了趋势,走在了前列。
例如由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率先爆出无钴电池,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刚刚也发布了无钴电池,这属于全新的电池材料配方和路线;宁德时代的CTP电池组还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不再单纯的从电池材料入手来提高能量密度,而是通过调整和优化传统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电池组的体积利用率,为电池减负和减重,从而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这些大部头企业不仅能引领技术趋势,能引导产业走向,更能引导消费市场对电池的认知,这一点就比较厉害了。
所以,现在电池市场最残酷的事实不是市场集中度有多高的问题,而是中小企业玩不起的问题(这是题外话,后续再详细聊)。
在现阶段,纯电动乘用车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产品会逐步提升,但短期内主要还是在低端产品和低续航版本中应用。从2020年已发布的推荐目录来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已经提升到了20%左右,这部分车续航主要在400km以下的A00级、A0级车型。
但在中高端车型中,磷酸铁锂电池要实现高续航还有难度。
一台的纯电动轿车尤其是目前市场比较主流的紧凑型轿车,要实现NEDC续航500-600km级别只能通过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来实现;小鹏P7一台轴距将近3米的轿跑车型,用高镍三元电池也只能装下81度电,才能实现NEDC续航700km以上,比亚迪汉EV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实现的电量是77度电,续航也在605km水平。
因此,在高能量密度和安全可控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动 汽车 的安全性任重道远,包括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上下游也一直在共同努力,期望能通过这类强制标准,技术门槛的设定,鼓励少数领先的企业在新技术、安全等各个方面快速落地,为生命护航。
三元锂电池不安全为什么还用?三元锂电池爆炸的几率是多少
; 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长,并且低温性能优异的特点。但是虽然如此就因为其高温的稳定性较差所以经常被人诟病不安全,但是虽然如此还是有不少车企继续使用三元锂电池。
因为虽然三元锂电池的特性也许有着不低危险系数,但是部分的车企也对此进行了优化来增加它的安全性能,就如宁德时代就对其生产的三元锂电池加上了安全包犹如披上一身盔甲一般。所以只要针对性的对三元锂电池进行优化改进,其优点就可以掩盖过它的缺点了。
三元锂电池爆炸的几率高吗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其实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的几率在众多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当中还算是比较高的。但是针对着它高温不稳定性的特点许多车企也在尽力的去突破该项技术瓶颈,因为对比于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三元锂电池的续航里程、输出功率和充电效率都它们要高出不少。
但是虽然三元锂电池的爆炸几率会比较高但是并不代表着其他电池不会爆炸。因为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化学电池,只要化学层面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只会产生燃烧,爆炸也可能随之而来。所以当我们的电动汽车出现了故障白烟等等第一时间就不要想着灭火了,应该为了自身的安全尽快的远离车辆。
“弹匣”一出,谁与争锋?广汽埃安攻破三元锂电池的关键痛点
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到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军团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总能让人惊喜不断!
3月10日,广汽埃安正式对外发布了品牌旗下自有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以下简称“弹匣电池”),并宣称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彻底攻克了全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推上了一个全新高度。
广汽埃安发布的弹匣电池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
广汽埃安给这套新技术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弹匣电池,可以让你很轻易地联想到弹匣里的每一颗子弹,虽然被激发之后的杀伤力十足,但在那之前又可以确保每一颗子弹“安全稳定”。
事实上,最近两年新能源 汽车 行业已经基本搞定了“里程焦虑”(北方寒冷冬季的续驶里程缩短问题还有待攻坚),然而从大规模商推到现在,几乎从没有停过的新能源车自燃事故,成了行业内外最让人挠头的核心痛点。
要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就必须从动力电池的技术根源出发。目前,全球范围内投入大规模商用的电池技术无非“两大流派”:一是主要由比亚迪掌握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其去年推出的升级版——“刀片电池”;二是全行业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技术。
磷酸铁锂电池有着行业公认的长寿命、低成本,以及更好的安全性,但它能量密度不高,因此多在中低续航里程的车型中应用;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整车电耗低,单位能量的前提下质量也更轻,在中高续航车型中应用广泛,但其安全性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起火甚至爆炸的事故频发。
弹匣电池由广汽研究院、广汽硅谷研发中心、世界顶级电芯专家领衔开发,包含80多项专利
在过去我们所看到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例中,电池自燃多数是由于电芯出现内短路,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电芯内部反应过热并最终导致热失控蔓延到整个电池包所致。鉴于此,弹匣电池把每个电池包里的N个电芯都单独做成了“子弹”,彼此之间既密切相连,又相互独立。
从官方给出的资料看,这套弹匣电池系统可以理解是专门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技术,“防止电芯内短路,短路后防止热失控,以及热失控后防止热蔓延”的软硬兼施的一整套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其包含了四项核心技术:
一、超高耐热稳定的电芯。电芯通过正极材料的纳米级包覆及掺杂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热稳定性,防止热失控;应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实现SEI膜的自修复,改善电芯寿命,降低电芯短路风险;高安全电解液,通过特殊电解液添加剂,在加热至120 以上时,在活性材料表面自发聚合形成高阻抗特性聚合物膜,大幅降低热失控反应产热。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使电芯的耐热温度提升了30%。
二、超强隔热的电池安全舱。通过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体,弹匣电池构筑了超强隔热的安全舱,最终实现三元锂电芯热失控不蔓延至相邻电芯。同时,电池包上壳体能耐温1400 以上,从而有效保护电池整包。
三、极速降温的速冷系统。通过全贴合液冷系统、高速散热通道、高精准的导热路径的设计,弹匣电池实现了散热面积提升40%,散热效率提升30%,有效防止热蔓延。
四、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采用车规级最新一代电池管理系统芯片,可实现每秒10次全天候数据采集,相比前代系统提升100倍,以24小时全覆盖的全时巡逻模式,对电池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电池速冷系统为电池降温。全时巡逻模式和异常自救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主动安全的标准。
广汽埃安表示,除了有效解决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外,搭载“弹匣电池”的电池包相对于目前在用的同类普通电池包,不仅体积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也下降了10%。这样的突破,无论对于广汽埃安还是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高度的意义!
“弹匣电池”将很快应用在广汽埃安现有和即将推出的新车上
去年,比亚迪以“刀片电池”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并大幅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今年,广汽埃安以“弹匣电池”彻底扭转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痛点,且降低了电池成本。虽然这两种技术路线孰优孰劣尚没有最终定论,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努力,全行业正在良性竞争的轨道上加速迈进,这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而言,是莫大的幸事。
三元里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哪个更安全
磷酸铁锂电池更好。1、磷酸铁锂电池组和三元锂电池寿命比较磷酸铁锂电池循环5000次剩余容量百分之八十四,三元锂电池循环3900次剩余容量百分之六十六,循环寿命方面进行比较,磷酸铁锂电池组优势更明显。如果把剩余容量/初始容量=80%作为测试结束点,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实验室1C循环寿命在3500次以上,部分达到5000次,而三元锂电池实验室1C循环寿命在2500次左右。在循环寿命这一个点上,磷酸铁锂电池组相较于三元锂电池,真实寿命要长许多。在同等循环次数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剩余容量也比三元锂电池多不少。除了在循环寿命方面这两者电池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安全性能方面,两者也有不同。2、磷酸铁锂电池组和三元锂电池安全性能比较从材料体系方面来进行比较,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正极材料分解温度在700摄氏度左右,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分解温度在200摄氏度左右。在实验室的测试环境下,短路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基本不会有着火的情况出现。而三元锂电池则不一样,会更容易出现着火的情况,所以三元锂电池对于热管理的要求较高,而磷酸铁锂电池组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更高也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