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星恒锂电池:对安全的保障,再多也不过分
将电池安全放在首位,做“让老百姓有幸福感的锂电池”
锂电池让低碳、节能、便利出行成为了可能,但锂电池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始终是 大众 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星 恒电源董事长兼 总裁 冯笑认为:“电池是一种不能犯错误的产品,安全是底线。星恒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务实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个产品,做让老百姓有幸福感的电池。“
星恒电源成立17年以来,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对研发、生产、服务、销售各个环节的数据和流程进行监控和分析,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安全范围之内。星恒锂电池产品经过8个生命周期的市场验证,质量过硬,累计用户已达到了1800万,在安全性上有口皆碑。
从电芯到BMS到PACK到 充电器 ,层层防护,安全第一
锂电池的安全隐患来源主要来包括电芯内部短路,PACK组装粗暴简单,充电器滥用、设计不合理,以及厂商缺乏对锂电池在严苛场景下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星恒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优异表现,除了产品本身在质量上过硬,杜绝了因为产品缺陷导致安全事故,还在于星恒立足于锂电领域17年的市场检验和产品迭代创新,不断的提升技术和制造水平,优化产品体系,把锂电池的安全、稳定和耐用推上新的高度。在材料、电芯、BMS、PACK、充电器等方面,星恒都实现了层层安全防护,全方位保障锂电池的高可靠和高安全性。
· 安全的材料与 电芯 结构,从源头保障安全
星恒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稳定安全的锰系多 元 复合锂,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形成,防止电池内短路,从源头上保障了电芯的安全;方形层叠电芯设计与专利安全防爆阀为电池热量控制与过热保护提供了绝佳解决方案。
· BMS 系统,实时提供全方位安全防护
针对锂电池的安全事故多发场景,星恒自主研发天启BMS-防火墙安全系统,专注解决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7大痛点,包括静电干扰、强电磁干扰、电池故障检测慢、过放过充、短路故障、充电打火、充电口与充电器滥用。全方位的电池安全监测防护,能够实时保护电池不会被滥用,例如过充,过放,过流,过温等,安全设计遵循车规级功能安全要求,包括被动防护,软件级主动防护,硬件级主动防护等。
· 升级 PACK 技术,“皮实”的锂电池更安全
在PACK端,星恒锂电池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提升安全性:采用高强度加紧和高强度PC+ABS塑壳,抗震抗摔防跌落;电芯与电芯之间设置绝缘支架,安全稳固;放电接插件被设计为可以耐3000次插拔,高安全超耐用;甚至可以提供IPX7高于国标要求的防水保护。
· 专用充电器 ,预防 操作不当的安全隐患
充电器滥用也是锂电电动两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如锂电车用铅酸充电器充电,较易发生安全问题。星恒监制的专用充电器,通过专用识别接口和智能握手协议,可以保证电池与整车匹配识别后才能充电,双重保障充电安全,有效防止乱充、过充。
正是有了层层防护,星恒锂电池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即使在电池系统遇到短路、挤压、过充电、跌落、加热、浸水等极端条件,也能保障安全,做到了让业界称赞的“17年0重大事故”。
电动车安全用车注意事项
说了那么多关于锂电池产品的事情,最后让我们牢记以下电动自行车使用注意事项,将安全出行进行到底:
1、选购、使用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电动车、充电器和电池,杜绝违规改装电动车,杜绝使用不合格电池(目前市售TOP10电动自行车品牌无一例外均采用了星恒的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2.4%)。
2、不在走廊、楼梯间、安全通道等位置停放电动自行车。
3、避免长时间充电,电动自行车停放时要远离可燃、易燃物品。
4、对于充电宝线路与插座要经常检查,避免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
5、注意电动车使用过程中避免浸水,短路依旧是造成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主要原因。
@2019
锂离子电池爆炸我们都听说过,那它为何会爆炸呢?
锂离子电池现在已经广泛的使用在我们所用的电子产品中,从以前的铅蓄电池到现在的锂离子电池,不仅电池的体积变小了,而且能够储存的电量也变多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但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新闻中偶尔会有一些关于锂电池爆炸的报道,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原理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正极层与负极层紧紧的卷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由绝缘体隔开,正极和负极都浸泡在电解质中。以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为例,以下是锂离子电池结构
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嵌锂化合物组成,正极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为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碳材料。
负极材料磷酸铁锂结构
正、负极材料分别涂覆在锅箱、铜箱集流体上构成电极。电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起着传递电流的作用。为了防止浸泡在电解液中的正、负极材料因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现象,正负极材料之间用聚烯烃隔膜隔开。
锂离子二次二次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度差电池,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经电解质嵌入到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正极处于贫锂状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液嵌入到正极材料中,正极处于富锂状态。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材料的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其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
离子反应方程式
由于现在的电池更加追求高容量以增加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因此,电池内部中增加安全措施的空间就越来越少了,从1991年锂电池商业化到现在,锂电池的电能容量已经提高了四五倍。
锂电池爆炸机理
那么我们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原因会引起锂电池爆炸。
锂枝晶生长
电池的充放电就是锂离子的来回转移,在充电的过程中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锂键入负极,一般情况下,锂会嵌入层间结构中。但由于生长的不确定性,锂可能会在电极表面生长,并且生长层像树枝一样的刺状结构,它会破坏电池内部的隔膜,引起电池内部短路和电池爆炸。
枝晶生长形成尖刺
还有就是电池内部本身的缺陷,如果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缺陷,金属锂颗粒穿过电池中的绝缘层便将正负极连接起来了,改变了电流的方向,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降解内部的材料,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释放更多的热量,以至于引燃电池组件。
电池过充
我们现在的电池都具有保护系统,系统会随时反馈电池电压以防止过充的现象,当电池中的保护系统或者电池充电器损坏时,就会导致过充现象。当过充电发生时,留在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继续被脱出而嵌入到负极材料中,如果达到了碳负极嵌锂的最大限度时,那么多余的锂就会以金属锂的形式沉积在负极材料上,使得电池的稳定性能大大降低。甚至一定情况下导致爆炸。
对于锂电池来说,不仅电池容量是一个需要提高的方面,安全性能也一样不可忽视,现在有些电池厂商对自身的安全标准也越来高,甚至需要对电池进行穿刺试验,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钉子穿入电池的一瞬间,将会把电池的正负极给直接连接,会导致电池瞬间内部短路,这个时候钉子和电极之间的回路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很可能导致烧毁,因此现在也在努力研究开发微孔膜在电池隔膜中的应用,凝胶电解质和聚合物电解质也在进一步探索中,特别是聚合物电解质的开发,在电池没有液体有机电解质挥发,因此,能够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关于锂电池的一些知识?
在使用锂电池中应注意的是,电池放置一段时间后则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时间亦随之缩短。但锂电池很容易 激活,只要经过3—5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 激活 电池,恢复正常容量。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记忆效应 。因此用户手机中的新锂电池在激活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和设备的。不仅理论上是如此,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从一开始就采用标准方法充电这种“自然激活”方式是最好的。
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以便 激活 电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我所查阅过的所有严肃的正式技术资料都强调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通常,手机说明书上介绍的充电方法,就是适合该手机的标准充电方法。
此外,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这也是我们反对长充电的另一个理由。
此外在对某些手机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同时,长充电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而以我国电网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夜间的电压都比较高,而且波动较大。前面已经说过,锂电池是很娇贵的,它比镍电在充放电方面耐波动的能力差得多,于是这又带来附加的危险。
此外,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锂电池同样也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同样也很不利。这就引出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