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锂电池有没有燃烧风险?
- 2、锂电池为何会起火;锂电池为何会爆炸
- 3、三元锂在南方用会容易起火吗
- 4、三元锂电池着火没有氧气会灭掉吗
- 5、三元锂电池热更具燃烧风险,该如何避免?
- 6、三元锂电池是固态还是液态
请问锂电池有没有燃烧风险?
锂电池肯定是有燃烧风险的,最近发生的几起火烧车事件就是最好的案例,而且锂电池的自燃在动态和静态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然,大家也不要慌张,这个自燃也只是概率事件,而且是极小概率事件。下面我重点根据可能会发生的锂电池自燃的几种情况,给大家做一个解读分析。 充电过程中自燃: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大功率快充,还是有可能造成动力电池自燃的。现阶段,快充模式主要采用大电流的技术路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过充和过热,如果此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无法准确调控,则就存在自燃的风险。对于动力电池本身的安全性,主要由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掌控,很多充电桩企业也从桩端做了很多努力,如特来电的CMS设备保护技术和大数据监控主动保护等,去年,特来电、吉利和宁德时代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也旨在从桩端、车端和电池端的通力合作,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保护,相信后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充电安全的工作中来的。 撞击导致自燃 前一段时间,一辆特斯拉在地库中突然自燃,紧急着一辆蔚来在服务中心维修时也发生了自然,这两起自燃事件,将新能源汽车又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都是三元锂电池,难道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真的不过关吗,其实不然,事实上,传统燃油车的自燃律不比新能源汽车低,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新鲜事物,他的自然事故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为大家都知道传统内燃机汽车自燃已经不会引起人们太大注意,人们一旦听说或看到传统内燃机发生自燃事故,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一定是线路老化造成的,而不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对她指指点点,对他的技术质量产生怀疑。据统计,截止到目前,特斯拉售出的车辆有50余万辆电动汽车,而全球报告的自燃事故约50起左右,自燃率为万分之一,而上海消防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共接到900多起汽车自燃火警,根据2000年上海329万辆的内燃机汽车保有量来算,自燃率为万分之二,约为特斯拉自燃概率的两倍,所以说,车辆的自然不一定就是车身本身的质量问题,在我们日常使用车辆中,还是要做到勤检查,亲维修才能有效的预防自然,在我们平时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尽量注意充电安全,线路连接,牢固尽量要再过冷或过热的地方充电,在少数情况下车主会使用非原装充电线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而这不仅电压和电流达不到厂家的要求,同时也会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最关键的是容易导致电动车的自燃。所以说,车主一定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充电器,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充电,我们要避免在露天长时间充电,尤其是夏天,如果充电时间过长,导致电池度过高,或者车辆存放的环境温度过高,可能造成自燃的危险,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如果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降低,那很可能是电池的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去保养和检查,传统内燃机汽车发展历史有140余年,而且技术非常的成熟,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状况,所以说,现在生产的所有车辆都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问题,那么而对变动汽车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因此来打压新鲜事物,在我们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也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大厂家购买。 锂电池是能量密较高的能源属性物质,天然气会不会燃烧?燃油会不会燃烧?煤炭会不会燃烧?电池一直属于易燃物品,锂电池是电池里能量密度最高的一类,不仅有燃烧的风险,还有爆燃的可能。当然有燃烧的风险不是问题,汽油同样有燃烧风险,但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可以确保使用安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核心控制内涵。1.体系安全:材料体系的化学能,晶体结构、粒径分布。2.电芯安全:结构设计,电芯制造。3.模块安全:电芯堆叠合理性,熔断分析,散热分析。单颗电芯的能量(化学能 电能),单颗电芯的影响范围(失效温度 导热效率 传导方向性),单颗电芯的失效条件。4.整包安全:过温、过流保护、拓扑优化。5.系统安全:系统预警、防护组件。6.乘用安全: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动力电池安全方案选择:1.小单体电芯 合理间隙,小单体能量低,单体失效不危害周边电芯。可采用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NMC)。正极材料选择不受限制。2.大单体电芯 高安全体系:大单体电芯,但能量密度低,体系安全,单体失效不危害周边电芯。以牺牲能量密度为前提,正极材料限于磷酸铁锂等低放热材料。3.大单体电芯 其它正极材料 ?l难度大,系统复杂,较难实现。动力电池安全最关注的是乘用安全,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电芯失效与模块失效之间的阻断,大单体电池与高能量密度不可兼得。截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着火事故频发。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管理中心10月31号公告称:“2018年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督促5个企业召回24个车型,35600辆缺陷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起火是由于动力电池包内电源短路造成的,因此,动力电池包不安全是抑制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给电动汽车提供安全的动力电池包。 汽车安全是头等大事,是买汽车的第一选择重点,是从业者全力克服的困难,是制造汽车者的首要责任。 现在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和我们手机上的锂电池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充电和放电的一个过程,只是说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它的操作系统以及散热系统会比手机要求的更加严格,对于手机来说,也有爆炸燃烧的风险,更不必说纯电动汽车,但是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出现自燃现象的还是比较多的,对于锂电池来说,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原因才会造成燃烧。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客户或和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要求比较严,但是又考虑到动力电瓶自身的重量问题,所以会提升动力电瓶的要密度,对于每个电池的生产厂家来说,他们的技术不同,所能承受的最高密度也是不同的,有时候过度的追求能量密度,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也有可能造成电瓶的自燃。 另外一个就是电瓶灯的要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在我们平常用车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有时候过了颠簸的路面,或者是坑洼的地方,有可能会碰到动力电瓶,如果不及时检查底盘的话,可能会是动力电瓶因为碰撞而导致漏液发生短路的现象,这样的话也会发生自燃现象。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平常在充电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担心动力电瓶充满电而长时间的不拔充电枪,对于动力电瓶来说,长时间过度充电的话,有可能使电瓶内部短路或者是断格的现象,虽然说有很多厂家在电瓶充电池都设有余量,但是长期这样充电的话对你动力电瓶还是有影响的,再者就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本身充电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再加上气温比较高,也是非常容易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对于动力电瓶来说,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属性并加以正确的利用,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性能。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用到的储能和功能装置,有着纯电动汽车心脏的美称,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占整车一半的成本,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构造来看,一般的车辆采用的电池组,即由很多小电池串联组成,而电池在结构上面来说,这些电池内部材料包括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正极,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而根据特征来看,当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出现,过充、过热、穿刺都会爆炸。虽然在安全性上好了很多,但依然会有燃烧的风险。从现在很多电动汽车起火的事故来看,基本上都和电池有一定的关系。电动汽车上的锂电池数目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尤其是车辆的电池管理技术来说,技术上面管理起来很不容易,对于车辆自燃风险来说,即使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高端的特斯拉在这一块也是不能幸免。出现燃烧风险跟电池的工作环境和电池的设计等有一定的关系,以电池的设计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都是完全合格的电池,尤其是对于电池内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稍微有工艺上的不足和设计的弱点,这些都会变成锂离子电池里的一个微短路自燃的隐患。加之现在电池的各家检测和生产的标准虽然是以国家标准为主,但是对于品控来说还是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和方式,以使用来说,当车辆出现刮擦底盘的时候,会使的锂电池内部短路,其次快充的时候电量过大,导致内部的电解液受热气化分解,最终由于压力太大导致电池外壳破裂,高压气体从外壳破裂处喷出,气体很快扩散到电池包薄弱处,从而引发自燃的危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动力电池,引发自燃风险是新能源汽车最大原因之一也是出自动力电池上面。当然如何才能让锂离子电池不再燃烧这也是众多车企和电池厂商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 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属于锂电池,它的全称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移动的方式实现能量储存和对外放电的。从结构上看,锂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电池隔膜。在充放电或高温条件下,锂电池的正极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负极、电池隔膜以及电解液都是可燃的,而且电解液的燃点非常低,所以锂电池是有燃烧风险的。一般来说,引发电池燃烧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热失控,而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辐射,都会导致电池热失控。机械滥用就是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发生交通事故,或在高速过坑、上马路牙子等情况下,动力电池包受到剧烈撞击、挤压,甚至使电池外壳变形或断裂,使电池隔膜破裂,从而使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当锂电池发生短路的时候,电池内部就会产生短路电流,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酿成火灾。引发电池燃烧的原因除了碰撞挤压与穿刺之外,还有电池过充、过放、进水、电路破损等,其中以过充过放较为常见。一般来说,电池厂商为了避免电池出现过充,会给电池留有一定的冗余空间,但如果充电时间过长,而此时电池管理系统恰好失效的话,就很容易引发热失控了。因为电池在充电的时候,是会放出大量热量以及可燃烧气体的。而电池过放,则会在电池内部形成锂枝,当锂枝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刺破电池隔膜,从而造成燃烧。当前,车企为满足国家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要求,往往会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动力电池。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续驶里程越长,但电池的稳定性就越差,燃烧的可能也就越大。当前发生的多起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或许就与电池能量密度过高有一定的关系。要想避免电池燃烧事故,首先要注意安全驾驶,避免电池受到损伤;其次要正确使用电池,避免过充过放,避免电池进水,避免电路绝缘层破损短路,夏季避免在室外高温场所长时间停放或充电;另外,电池厂商一定要牢牢把控电池质量,在保证电池能量密度能满足消费者续驶里程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避免把未经验证的电池产品急于推向市场。虽然锂电池是有一定燃烧风险的,但总体来说,电池产品的燃烧风险是可控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肯定有燃烧的风险,网上你可以看一下,有的家里面安装摄像头的,就是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都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而且像特斯拉以及自主品牌的蔚来汽车都有自燃事件。 首先不针对任何品牌,只说电池,目前,大约25%的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是可燃的,这增加了起火风险。虽然添加物能让电池变得更安全,但会降低电池的性能,行业需要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让电池变得更安全。尽管存在缺陷,锂离子电池仍被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当中。但锂化学的困难已促使一些专家重新研究旧的电池技术,希望能够找到更安全、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2019
锂电池为何会起火;锂电池为何会爆炸
锂电池为何会起火 起火可能是因为隔膜损坏或温度过高。
常见的锂电池有两种,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另一种是三元锂电池。
这两种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不同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比较好,这种电池在800摄氏度时才会燃烧。
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是不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三元锂电池在200摄氏度时就会燃烧。
锂电池内部都是有隔膜的,这个隔膜可以让锂离子通过,但是不可以电子通过。这样电子就只能走外电路了,只有这样外电路才会产生电流。
这个隔膜是很重要的,如果隔膜损坏了,那正极和负极会直接接触,这样会导致电池短路。
如果电池短路了,那就会导致电池爆炸或起火。
在使用锂电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将电池掰弯或刺破,这样都是会损坏隔膜的。
在使用锂电池的过程中,充电时电流和电压一定不要超过规定的数值,否则也可能会导致锂电池起火。
建议大家在给手机和纯电动汽车充电时使用原装充电器。
各大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寻找方法来提高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如果正确使用,那三元锂电池还是很安全的。
锂电池为何会爆炸
锂电池爆炸是因为热失控或隔膜损坏。
热失控很好理解,就是过热了,如果锂电池过热,那就会燃烧起火爆炸。
锂电池内部都是有隔膜的,如果这个隔膜损坏了,那正极和负极会直接接触,这样就短路了。
如果电池短路了,那也会导致电池瞬间爆炸。
所以,在使用锂电池的过程中,不要将电池掰弯,不要将电池刺破,这样都是很危险的行为。
在充电时,不要过度充电,电压和电流不要超过规定的数值。
如果电压和电流超过了规定的数值,那也会导致锂电池的温度过高,这样也是很容易导致锂电池爆炸起火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充电时使用原装的充电器。
纯电动汽车经常使用的锂电池有两种,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另一种是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但是这种电池安全性不好。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很好,但是能量密度低。
磷酸铁锂电池在800摄氏度时才会燃烧,三元锂电池在200摄氏度时就会开始燃烧。
各大汽车厂 商 也在不断寻找提高三元锂电池安全性的方法。
如果正常使用,那三元锂电池还是非常安全的。 (图/文/摄: 问答叫兽) @2019
三元锂在南方用会容易起火吗
不会。
随着后来国家对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逐渐兴起,三元锂在严重挤压变形,或者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比如穿刺实验时确实是会起火爆炸,这是产品特性以目前技术手段很难完全规避掉,所以各家都在拼命提升保护措施
在结构上做了巨大优化,使其能量密度接近于三元锂这个真的牛批!),按照国标2015年对动力电池组的要求,电芯挤压变形30%以内或压力20吨不能起火爆炸,就是如果电芯形变达到了30%压力不到20吨就可以,反之一样,还有最有名的针刺实验
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三元材料做正极的电池相对于钴酸锂电池安全性高,但是电压太低,用在手机上(手机截止电压一般在3.0V左右)会有明显的容量不足的感觉。
三元锂电池着火没有氧气会灭掉吗
【太平洋汽车网】可能的,燃烧需要的是氧化剂,氧气只是氧化剂一种。从消防上来讲,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这三者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所以称为必要条件。燃烧要是具备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上述三者相互作用。
所以如果因为出现撞击或者是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那么三元锂电池会比磷酸锂电池更快自燃。再者,由正极更多关于三元锂电池自燃几率的问题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使得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更长。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在车辆自燃形式上,让人意外的是。
三元锂相对比磷酸铁锂电池活跃,自燃首要注意充电线路安全和避免过度擦碰底盘,相对概率比自燃概率还是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差,坚持不到300°C就会分解出氧分子,遇电池易燃的电解液、碳质材料后一点就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加剧了正极分解,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燃烧。
虽然说三元锂电池的确会比磷酸锂电池更容易自燃,但是三元锂电池组体积小,重量轻,充电快还耐用,再加上现在的BMS系统比较先进,所以三元锂电池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主流的动力电池自燃这个话题似乎是始终伴随着电动汽车而生的,而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发生自燃的原因有很多种,题主问到的这个问题就只能从电池材料本省来看。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三元锂电池热更具燃烧风险,该如何避免?
电池热失控从字面的意思上面来理解就是电池的内部温度到达一定的温度之后,就不可控了,温度直线上升,然后就会燃烧爆炸。
三元锂电池有什么优点?
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体积小以及受温度影响相对来说较小的一个优点,在能量密度方面三元锂电池是具有绝对的优势,三元锂电池是在北方的冬天受到温度的影响,虽然也会衰减,但是对比磷酸铁锂电池来说三元锂电池的衰减并不大。
三元锂电池热更具燃烧风险,该如何避免?
随着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大,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如何能保证发生事故电池外壳不破损或者说即便发生事故着火了如何能把车上乘客受到伤害降到最低,我觉得这才是厂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技术进步中要,但是安全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不能因为汽油车年限长了以后也会有自燃的隐患,就是说新闻汽车自燃的隐患,不要隐患技术说自然多半是因为用的话,因为我怕发生自燃可以给车上人员充分的时间逃生,但是如果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电池自然创造乘客的生还几率又有多大呢?
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路线是什么?
我认为三元电池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安全性,如果未来一定是固态锂电池的天下,那么今天三元和磷酸铁锂的竞争其实是在固态电池彻底商业化之前的竞争,我认为磷酸铁锂会最终胜出,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如果简单对比两者一个更加安全,一个具有更大的领衔,但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安全需求是绝对的刚需,尤其是自然锂电池车的新闻不断发酵,消费者更加重视安全性,虽然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大里程长,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里程其实存在着一个边际效用的最高点,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个节点以后越高的里程带来的消费偏好收益就越低,但是里程越高的三元电池安全性就越差,所以只考虑安全和里程的性价比的话,磷酸铁锂的优势则更为明显,其次,磷酸铁锂的成本更低毕竟当下的补贴逐步减少,谁可以在未来拥有更加便宜的价格,将会带来更大的优势,毕竟电动车当下还是那么有一点贵。
三元锂电池是固态还是液态
三元锂电池是固态,相较于传统的三元锂电池来说,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性、无腐蚀性、无挥发、不会漏液等特性,也不会出现车辆发生自燃的情况,对于安全性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固态电池一定会是日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材料。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与目前大热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备受瞩目。
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循环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颇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青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但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尚未成熟,安全性不稳定的问题仍然存在。
再加上电池“不定期起火”事故频现,一直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而发展固态电池技术或将成为破解电动车安全问题的新选择。
“现在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技术也不成熟,所产的锂离子电池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振波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大型动力电池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池内部使用液态电解质。
“是否安全对锂离子电池储能来说非常关键。”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李亮亮强调,“目前市场上商用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都采用有机液态电液,它的缺点是易燃烧,还可能渗漏液体,造成环境污染。”
两个月前在韩国灵岩发生的锂离子电池设备起火事件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
固态电解质不易燃,还不会产生液态电解液,因此不带腐蚀性,是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也符合未来电池发展的趋势。
高安全性是储能电池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固态化是解决二次电池安全性的最佳途径。固态锂电池已进入全球加快布局和研发的阶段,很多著名机构都在开发固态锂电池。
目前,包括德国大众、韩国三星、日本丰田和宁德时代在内的众多电池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已有部分电池进入装车测试阶段。尽管前景可期,但由于技术和工艺上的种种问题,发展固态电池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图/文/摄: 问答叫兽) 问界M5 小鹏汽车P7 AION V 传祺GS8 小鹏P5 理想ON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