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求锂电池厂家排名榜,有哪些比较推荐?
锂电池厂家排名榜: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万向A123系统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较推荐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支持了电动汽车整体性能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比翼双飞。但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也出现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国家的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他们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宁德时代们的心头大患:整车厂自造电池的时代来了
对于 汽车 制造商来说,是自造电池还是从电池企业采购,这是企业转型迈向电动化时代的重大抉择。
而从当前 汽车 制造商相继布局动力电池市场可以看出,整车厂自造电池的时代来了。整车厂加入电池大军势必会进一步竞争激烈的电池市场,届时,宁德时代们又该寻找哪些出路呢?
话语权的争夺
整车厂下场自造电池的原因一是拉低成本,二是掌握主动权,拿回话语权。近几年就已经有部分整车厂因为电池产能受限,不得不下调部分车型的产能目标,如特斯拉、奥迪,捷豹等。而近期的“缺芯”风波让整车厂再次提升对零部件断供的警惕性。同时,在电动化时代,因电池成本的高占比,电池企业成为产业链中最有话语权的一环,整车厂不可能甘于忍受这种局面。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我始终认为整车企业自造电池是趋势。这是因为电池的成本占比太高,至少占到整车价格的25%左右。德国大众的2019年财年表现强劲,全球共交付了1097万辆新车,数据显示其2019年销售收入达2526亿欧元,销售利润达到6.7%。如果改成电池驱动,电池的成本也是千亿欧元的概念,这实在是太大的数值,如果没有电池的利润,大众的销售利润率会大幅下降,那大众的价值将锐减,而且盈利差带来的系列问题都会很严重。”
崔东树指出,“锂电池是一个非标准的电化学产品,与 汽车 钢板等基础原材料不同,并非每个企业造出来的锂电池都一样。锂电池是技术快速推进的产品,所以整车企业未来必然会延伸到电池领域。”
这一趋势在近几个月凸显,整车厂或直接参与电池生产,或对相关企业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优势。
国内外整车厂布局
一、国外整车厂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的标杆企业,特斯拉在发展之初就开始计划自建电池工厂。在2020年9月的电池日上,特斯拉表示,弗里蒙特的“试验工厂”已开始少量生产4680电芯,预计达到年产能10GWh,计划2021年底实现上述产能目标。而柏林工厂作为特斯拉的首个成熟工厂,预计年产能250GWh。
3月15日,大众集团举办了第一届“Power day”(动力日),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未来十年的电池路线图。根据大众集团的介绍,其将于未来十年内在欧洲与合作伙伴一同新建六座40 GWh级别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总规划产能达240 GWh。
中国市场方面,4月6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这意味着大众中国2020年拟通过定增及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权的计划正式审查通过,大众中国将成国轩高科最大股东。今年3月,大众集团CEO迪思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轮电池工厂的投资或投向中国。
4月16日,通用 汽车 正式宣布投资23亿美元,与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合作,在美国田纳西州建造其第二家超级电池工厂。根据分析,该工厂的产能不会低于其Lordstown工厂的30GWh年产能。
此外,2020年戴姆勒集团宣布,计划在全球3大洲7座城市共布局9家电池工厂。
二、国内整车厂
国内整车厂首屈一指的非比亚迪莫属,因其在电池方面自成一派,并且芯片也能自给。严格来说,与其他车企是竞争关系,但比亚迪一直保持着对外开放的态度,2020年,推出刀片电池后,宣布对其他 汽车 厂商开放刀片电池外供,目前红旗旗下车型已经搭载,明年或将为现代 汽车 提供定点;三元锂电池外供也有进展,福特全新发布的Mustang Mach-E车型所采用的是比亚迪811三元锂电池。
此外,比亚迪的电池产能也很充足,目前“弗迪系”的工厂已经陆续规划并投产。弗迪重庆工厂、长沙工厂、贵阳基地、蚌埠弗迪项目,这四个工厂的已投产及规划中的刀片电池产能合计达到75GWh。
长城 汽车 2018年将旗下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出来,成立了蜂巢能源。短短两年时间里,蜂巢能源已跻身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今年1月19日,其湖州建立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新基地;1月27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建设20GWh动力电池工厂。国外方面,2020年11月17日,蜂巢能源正式宣布在德国萨尔州建立一座年产能24GWh的电芯工厂和PACK工厂。
蜂巢能源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建成100GWh的电池产能。
3月13日,吉利 科技 集团在赣州经开区规划建设年产能42GWh的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300亿元。此外,吉利 科技 还入股了孚能 科技 ,持有后者2.55%的股权,去年12月,双方公告称将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预计合计产能达到120GWh,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
4月9日,广汽集团在“2021广汽 科技 日发布会”上,发布了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其研究院院长吴坚表示,广汽将在3年内实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电芯规模化搭载应用,中长期实现自研自产。
宁德时代们的出路
2018年,实现配套电芯生产的企业为110家,2019年直接下降到79家,2020年进一步减少至73家。在配套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装机量集中度也在提升。2020年动力电池装机量TOP20企业占比为98.2%,相比2019年的96.2%,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TOP20之后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1.8%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整车厂的进入,技术实力落后、规模体量小、风险承受力弱的企业甚至很可能踢出市场。
对于处于头部阵营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想要独占电池蛋糕是不可能的了,不过整车厂也不会彻底在电池上自成一体。一方面,整车厂会坚持自造电池的路线,不断扩建工厂,提高产能;另一方面,还是会选择与优质电池企业合资开发品牌专属电池,同时还可享受定制服务。
例如大众集团还会继续向宁德时代、LG化学、SKI、国轩高科、万向123等电池供应商进行采购;现代 汽车 集团的供应商也包括LG化学、SKI、宁德时代等;宝马的供应商则包括宁德时代、三星SDI等。
仔细查看上述大型整车厂的电池供应商会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出现,那就是宁德时代。顺着这个路子,我们就来说下宁德时代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一哥”,在应对整车厂自造电池的紧迫局势下作了哪些努力?
动力电池扩产方面,2020年一年,宁德时代共投资980亿元用于扩产。在广东肇庆、四川宜宾、福建宁德、江苏溧阳等地新建、扩建产线。
动力电池材料方面,宁德时代也一直在进行布局,今年更是进步一步扩大布局。4月10日,洛阳钼业全资子公司洛钼控股与宁德时代间接控股公司邦普时代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洛阳钼业全资子公司KFM的铜钴矿是世界品位最高的待开发铜钴矿之一,拥有矿石资源量3.65亿吨,蕴含超过620万吨铜金属和超过310万吨钴金属,可为宁德时代提供长期稳定可靠、清洁、负责任的钴金属原材料供应。
CTC电池底盘技术开始招兵买马。OFweek锂电网了解到,近日,宁德时代开始招聘一大批整车相关的工程师岗位。包括底盘标定调校工程师、底盘域软件工程师、底盘电子架构师、空气悬架系统高级工程师等。这说明宁德时代的CTC电池底盘方案或将提前。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湖州新能源电池厂怎么样
好。
1、根据查询湖州新能源电池厂官网得知该公司一家具有法律效益的能源公司。公司的薪资待遇很好,员工的平均月薪工资是5000元。
2、湖州新能源动力厂的员工住宿条件很好,员工宿舍均为单人间,可以很好的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
锂电池生产厂家有哪些?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带动,锂电池深受大家的关注,关于锂电池厂家实在太多,下午略举几家:
1、国内锂电池厂家第一梯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
2、国内锂电池厂家第二梯队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力神、比克等等;
3、第三梯队就太多了,不胜枚举……
图片为2018年电芯出货量排名(来源网络),可以看出宁德时代、比亚迪遥遥领先,其余国轩高科、力神、孚能等出货量都低于10GWh。
目前国内的电芯企业来看,宁德时代无疑实力最高的,典型的就是仅有宁德时代量产了NCM811的方形电芯,并且已经能够稳定供货了,几何A、威马、小鹏、宝马纯电动都是宁德时代的
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出货量全球领先,火遍全球的新能源大巴就是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在参数上比宁德时代要低一点,但架不住自产自销,而且这么多年技术积累,比亚迪电池稳定、安全。
剩下的电池企业不好比较,客户关系、技术实力、包括起步时间,产能等因素影响,目前来看向上突破的可能性极小。去年孚能和戴姆勒签订合作关系,目前还在解决技术量产问题,如果到时候产品没有问题,量可能有大幅提升,不过短期内这个排名不会改变
至于PACK嘛,其实现阶段主机厂都倾向于自产pack(商用车倒是有外采的,不过量不大),不管自主还是外资,所以就不列举了。不过现在电池企业推CTP方案,后边PACK供应关系会有改变,但是主导权还是在主机厂手里。
但是上述锂电池厂家不一定能配合你,毕竟前几大厂家的产能基本被电动汽车承包了。
我觉得你需要一些中小型的锂电池厂家配合,例如深圳铂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专业的锂电池PACK生产厂家,可以了解一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