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2年雅迪电动车锂电池会爆炸吗
- 2、比亚迪曝光穿刺测试,原来三元锂电池爆炸威力这么大?
- 3、锂电池爆炸能产生多大的威力?为何在室内充电的锂电池会发生爆炸?
- 4、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 5、锂电池爆燃仅需3到5秒,锂电池爆炸到底有多可怕?
- 6、锂电池电动车爆炸的几率大吗?锂电池爆炸前的预兆
2022年雅迪电动车锂电池会爆炸吗
会爆炸。
锂电池的电动车爆炸的几率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对电动车保养、使用年限、充电习惯,或者说电池的质量问题。锂电池内部结构主要包含电芯,电子保护板以及电池组的工艺组装。也就是说,锂电池发生自燃爆炸,在这三方面这容易出现故障。
电动车锂电池主要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使用不匹配的大电流充电器或者购买没有BMS智能管理保护系统的锂电池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过流导致锂电池的过充和短路。锂电池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一颗小型手榴弹。
比亚迪曝光穿刺测试,原来三元锂电池爆炸威力这么大?
3月29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推出“刀片电池”,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全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并不是此前我们常常听到的三元锂电池。那么,刀片电池的优势在哪呢?
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突然加速,彼时大多数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都属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国家规定的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同时在有限的体积下,厂家也更愿意最大限度的提升续航,进而才能满足消费者对续航的需求。故而,在2016年后,大多数车企逐渐改用能量密度更高、相同体积下可承载更多电能的三元锂电池。
或为蔚来es8电池组
那三元锂电池有何优势?相同体积下,三元锂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的天然优势,可储存的电能比磷酸铁锂电池组多。也就是说,同一款车,分别搭载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那么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续航里程肯定比磷酸铁锂电池高。
不仅如此,三元锂电池可支持输出、输入的功率也更强。因为,从化学原理上看,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加活跃。如何理解呢?简而言之,我们分别准备两个口袋,其中一个口袋的袋口更大(三元锂),而另一个口袋的袋口偏小(磷酸铁锂),那么相对而言,袋口大的口袋能装的米就多,与此同时可以往出倒米的量或速度也更大更快。
放到电动汽车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三元锂电池的充电效率更高。除此之外,车辆性能中的最大功率这一项数据,也可以更高。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那三元锂电池就没有缺点吗?
确实,一般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对可获得补贴的车辆搭载的电池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规定。而这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中,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即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所以,我国各大车企也更愿意去使用三元锂电池。只是,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三元锂电池的弊端则越来越暴露。
图源自网络
三元锂电池由于其更高的活跃性,其稳定、安全性能则相对较差。随着续航里程的不断增大,现阶段主流电动汽车的NEDC续航普遍超过400公里,甚至已经达到500公里、600公里。可,消费者都知道,厂家宣传的所谓NEDC续航,我们日常驾驶,很难达到。尽管电池组容量大,但三元锂电池相对更活跃,不稳定性强,这就导致其电量的输出速度也更快。
电池活跃带来的另一个缺点或者说弊端,就是“不安全”。此前,编辑曾对时任北汽新能源的技术工程师进行过采访。经他介绍,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爆炸的,所以尽管我们常常会因为动力电池爆炸而关注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但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电动汽车的自然总量相对汽油车来说,数量上更少。
前面提到,这位工程师当时讲道,一般情况下不会自燃,还有但是。一旦电动汽车发生自燃,那很有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该工程师介绍,如果发现电动汽车冒烟,有自燃倾向,那我们尽可能不要选择灭火器救火,还是以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为主,尽快远离车辆。
2019年,一辆特斯拉汽车地库突然爆炸的视频火爆了网络,似乎也再次印证了彼时那位工程师所言非虚。所以,我们消费者关心动力电池的安全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化学产生的变化,是会爆炸的,而不是简单的燃烧。
那么,磷酸铁锂电池就没有这些问题吗?实话实说,仍旧有!只是相对比较安全。网络上也有较多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对比。我简单列举一下,双方的优缺点,如下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行驶的大型电动汽车,如公交、货运车辆等,仍旧搭载相对更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
那么,有没有第三种可能?至此,本文的重点来了。比亚迪电池起家,其独特的电池技术使其多次跻身于全球动力电池产量前五,技术上更是独步武林。而比亚迪电池的核心,就在磷酸铁锂电池。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乘用车搭载能量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比亚迪迫不得已,也更换了三元锂电池。原来,短暂使用三元锂电池的比亚迪在“憋大招”。从去年,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明确表示将推出刀片电池,到近日比亚迪官方发布的三种动力电池“穿刺”实验视频,我们终于了解到,“技术狂人”王传福所言非虚,以研发、技术驰名的比亚迪也没有让消费者失望。
所谓刀片电池,其实内部的原材料还是和磷酸铁锂电池一样,但无论是动力电池的形状、内部构造还是组装方法,比亚迪都做了全面的更新。当然,目前比亚迪还未将其刀片电池的专利开放,我们也仅能从一些专家的分析和比亚迪公布的视频、数据中了解。
目前,我们掌握到的情况就是,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突破了原有磷酸铁锂的瓶颈,在比亚迪原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能量密度增加50%。另外,由于内部构造、隔膜材料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技术更新,刀片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更稳定 、更安全。
用素有技术狂人之称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话说:比亚迪要用刀片电池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有了技术自信,又有眼见为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出现或许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时更放心安全。我们再来聊一聊比亚迪此次的穿刺测试。
何为穿刺测试?穿侧测试的目的和必要性是什么?
所谓穿刺试验,实际上就是字面意义,用3~5mm的耐热钢针,垂直刺入一块动力电池。具体测试的过程,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比亚迪方面上传的视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实际上,早起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需要进行穿刺测试的,但由于多方利益,我国在近年来的规定中又取消了穿刺测试。只是,我们也不要过分看重穿刺试验的结果。因为在常规状态下,动力电池的外部还有保护壳、极难发生类似穿刺测试的真实环境。穿刺试验也仅仅针对最为极端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不过没关系,这并不妨碍车企方面单独做测试。同时,穿刺试验也是几乎每个厂家或者电池厂商的“标配”。从展示的视频结果来看,市面上销售的三元锂电池在经过穿刺试验后的几秒钟内,冒烟、起火接而发生了爆炸,反应了如今市面上常见的三元锂电池,在经过穿刺试验时的不安全、不稳定性。
磷酸铁锂电池在进行穿刺测试的时候,反应则明显没有三元锂电池大,但仍旧会受到穿刺影响,电池发生了内短路现象,同时电池温度也逐渐升高。
刀片电池在经过穿刺试验后的长时间内,电池温度仍旧正常、电池仍可持续输出电压,突出反映了其安全性。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问了,刀片电池为什么可以如此安全?实话实说,不知道。因为这项技术如今掌握在比亚迪手中,他们不揭秘,恐怕我们很难完全理解。不过,我们仍可进行假设。
由于其电池构造,如视频中显示,刀片电池的体积相对扁平,在针刺实验室,钢针扎入电池后,其内部构造相对“隔离”,即被刺穿的电芯无法与其它电芯形成有效的滑雪反应,继而避免了内短路。当然,此种可能性是有存在可能的,但最终的结果和答案,仍需要比亚迪告知。
具比亚迪发布消息,刀片电池将会搭载于比亚迪旗下全新轿车,比亚迪汉,后期则会搭载更多比亚迪旗下车型。相对来说,新技术的研发是需要谨慎的,所以目前恐怕比亚迪方面也无法大面积量产刀片电池。除了研发问题,还有成本问题。众所周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是通过真金白银砸出来的,高昂的研发费用一直是比亚迪的优势,但新技术研发成功后,如何收回成本并提高利润,是每一个企业都面对的问题。
编辑分析,刀片电池最早将会在2021年底大面积投入量产,2022年或会和其它汽车厂商合作,很难于今年开始大面积量产。王传福曾透露,刀片电池的诞生其实是为了我国动力电池发展的路线“纠偏”。通过他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相信,王传福是想用刀片电池,打破目前三元锂电池独霸市场的局面。与此同时,刀片电池的出现也会逐渐影响消费者对于动力电池安全的思考。
安全问题从来都不可忽视,作为相对新兴的电动汽车领域则更显重要。无论是自动驾驶致人死亡,亦或是动力电池致人死亡,生命面前,一切的狡辩都面目可憎。对关乎安全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厂家都应该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尽最大努力保护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正常也最为重要的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锂电池爆炸能产生多大的威力?为何在室内充电的锂电池会发生爆炸?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9月20日凌晨北京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导致5人死亡。消防部门接到火警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救援灭火,大火很快就被扑灭了,但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发现了5人死亡。根据事故初步调查的结果显示,引发这次火灾的原因是该住户在室内给电动车的电池充电,电池爆炸而引起火灾。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我国第一次出现室内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了,今年北京一间出租屋着火,一对年轻夫妻丧生火海,而事故调查也指出该对夫妇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拿入室内充电,电池发生爆炸后引起火灾。相信不少有电动自行车的朋友都有过拿电池到室内充电的经历,但这种行为是安全隐患。
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锂电池发生爆炸?锂电池爆炸会产生多大的威力?日后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锂电池爆炸能产生多大的威力?
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路上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因为这种交通工具能够高效地解决短距离的运输问题。根据电池种类不同,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可以分为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后者的寿命和安全性要比前者高,重量也比前者轻,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今大街上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都搭载锂电池。
锂电池是由锂金属作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作为溶液的电池,它可以承受上百次的充电和放电。但在充电之前需要为电池设置电压上限,以保证电池不会因为容量过大而发生爆炸,只要是检验合格的电动车都具备这一保险。但很多时候锂电池的爆炸是意想不到的,曾有人拿锂电池进行燃烧和爆炸实验,结果十分震撼。
实验人员将电动车的锂电池外壳拆开,然后将其点燃。最容易燃烧的是溶液中的隔膜,因为它是有机物构成的。当隔膜燃烧后,溶液中的锂离子会出现受热膨胀的情况,同时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电流。一旦电流超过了电池的承受程度,就会引发爆炸。实验中一块50AH的电池发生爆炸,直接将3米高的屋顶完全熏黑。
更可怕的是,锂电池还在墙壁上炸出了一个洞,屋内所有门窗玻璃都被震碎,如果当时有人在爆炸现场,最后的场景一定是血肉模糊。这还只是锂电池爆炸所造成的效果,爆炸还会迅速引起火灾,造成二次灾害。
为何在室内充电的锂电池会发生爆炸?
充电中的锂电池发生爆炸,通常存在操作、质量、环境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充电操作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简单的插插头,但如果出现插错插头、插头带水等情况,那么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其次,如果电动车的电池是非正规工厂生产的,或者是正规工厂生产的质量不过关电池,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新能源 汽车 的电能来源是锂电池,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采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遭遇外力破坏后会剧烈燃烧,但是因为车上并没有油箱,没有燃油的情况下车辆也只是自燃而已,而不是爆燃也不会发生二次爆炸。
虽然不会爆炸,但是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几分钟就可以把一辆车烧毁。因此新能源 汽车 一旦燃烧,没有任何救下来的可能。
但是新能源汽并没有事故引发爆炸的案例。原因就是锂电池没有爆炸的条件,事故中锂电池会剧烈燃烧,把整辆车烧毁为止。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点就是容量密度高,而且容量密度还在不断刷新,只有密度上去了续航能力才能提上去。因此锂电池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的提高容量密度,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自燃呢?我们看一下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锂电池结构与电解电容高度相似: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中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绝缘片构成。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紧紧的卷在一起,就像电容一样一层层的缠绕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由隔膜绝缘,外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电解液外漏,电池芯整体泡在电解液中。我们再看一下锂电池工作原理:
充电时
锂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液进入到负极板中,此时负极材料富锂,正极材料脱锂,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放电时正好相反,锂离子从负极逸出,经电解液进入到正极内,正极富锂。当电池有异物刺破后,例如针刺。这时候就相当于在电池内部直接把正负极短路,锂电池短路电流非常大,因此会从电池内部开始剧烈的燃烧:
电池刺破
后剧烈燃烧是锂电池固有的缺点,目前比亚迪的铁锂电池做的比较好。
其他的诸如三元锂电池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例如提升外壳硬度、为电池做一个坚硬的外壳避免电池被异物刺破,降低爆燃的几率。或者想办法把电池装到不容易碰到地方,但是电池组体积非常大 、只能把电池放在底盘上,仍然有被异物刺破、挤压破裂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新能源 汽车 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即使是特斯拉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传统燃油车爆炸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虽然汽油是易燃易爆
的危险品,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 汽车 因为事故而爆炸的例子。
上图中这种爆炸往往是电影里为了烘托气氛而刻意制造出来的爆炸。 汽车 想要爆炸也很难的,油箱破裂时往往伴随着剧烈燃烧、汽油消耗完毕后也就结束了。
事故导致油箱破损汽油泄露,这时发生爆炸往往都是空气中油气浓度足够高的时候导致的闪爆。但是油箱内燃油有限、户外有足够多的空气,汽油很快就挥发掉或者燃烧掉,空气中油气浓度很难达到闪爆的临界点。所以 汽车 爆炸只发生在电影里,或者战乱地区用炸弹引爆,而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 汽车 爆炸!
可以肯定的和你说,新能源 汽车 一定会发生碰撞爆炸。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至于那些说不可能的人,麻烦你们仔细的想一下,只要关于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一定会爆炸。更何况是 汽车 ,你见过哪款 汽车 不爆炸?我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五辆的新能源 汽车 因为充电而导致爆炸,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什么东西充电过多,也会导致爆炸。
在今年的六月份,特斯拉的一辆 汽车 发生了自燃现象,整辆 汽车 烧的只剩下 汽车 的架子,左香并没有人员伤亡。而像特斯拉自然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不在少数。
在上海有一个特斯拉的客户,将自己的爱车停在地下车库的某一个位置,从监控可以看出,车子是慢慢的开始冒烟,然后开始走火,最后烧的只剩下一副骨架。而 汽车 公司露出官方回应,是这位用户的电池,由于自己的原因,使得电池变形,维修人员没有检查到,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小概率发生的。但是也会发生。
先说答案:不可能
再说原因
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关于爆炸的4个前提条件:可燃物、助燃剂、封闭空间、火源
再不考虑新能源车(这里仅限纯EV车,不包括燃料电池)自身的一些防护手段(例如BMS等),就单纯电池自身以及其使用的工作环境而言,封闭环境是一个最难以满足的条件
当电池包装破损,电解液流出,电池发生自燃的时候,由于电池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所以热量不会出现蓄积,所以即便会有明火,但也不会出现因压力增大而爆炸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燃油车,燃油车爆炸的条件也很苛刻,就一个封闭环境就限制住了
大部分车辆自燃的结果就是一把火烧了,出现爆炸的可能性非常低
目前唯一有可能出现爆炸的车,就是包括天然气、氢气(燃料电池)在内的燃气能源动力车
气体压缩本来就是一个封闭且高压的环境,所以一旦出现碰撞破损,压力瞬间释放遇到明火,爆炸是极有可能的
不过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常温常压储存技术也很成熟,所以未来包括氢气在内的大部分燃料电池车都可以做到安全性和普通电动车一样
不可能
近几年能源车起火事故视频让消费者非常紧张,新能源车主担心自己的车容易起火,其它车主也害怕新能源车起火而不敢将自己的车停在旁边,那么到底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安不安全? 现阶段采用不同形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都是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的?
两大阵容PK,谁能登顶?
● 常见的三元锂电池形式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采用三元锂电池,而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是商用车以及一些低端的微型车(比亚迪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暂不讨论)。
将上述表格解读一下:
1、硬壳电芯(方形电芯)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毕竟铝合金/不锈钢壳子本身硬,而且厚度大,甚至连针刺试验的钢针都无法刺穿,但是硬壳电池的整包能量密度普遍不高,太多重量被用来保护电芯本身。这是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选择。
2、软包电芯的本体大家都见过,不少数码产品的电池就是它,软包电芯重量较轻,单体电芯一致性非常好,问题是加上温控系统之后的轻量化优势不多了。目前主要有通用、爱驰、前途等车企选择使用。
3、圆柱电芯的运用最广泛,而且散热好,能量密度较高。除此之外圆柱电芯的供应商特别多,中日美韩都有成熟的圆柱电芯生产企业,而使用圆柱电芯最出名的车企就是特斯拉。
●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主要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就是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
一般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25℃左右,即使车辆在静置状态,电池也不会完全断电,电池管理系统会根据情况自动调整动力电池的输出功率。当电池包发生不可控的外力撞击或者内部短路时,电芯本身会不断发热,若无法及时将热量控制在合理温度,便会导致由内到外的燃烧。由于锂电池本身自带氧化剂,所以使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器隔绝氧气的传统方法对其完全没用,只能用大量的水降温等它自己熄灭。
热失控的源头可以分为三大类:
1、电芯受外力挤压;
2、电芯内部短路;
3、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控。
想让电芯不受外力挤压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在车体以及电池包的外层设计出有效的防护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就能抗下所有冲击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就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电芯受到外力的挤压。
动力电池普遍安装在乘员舱的正下方, 汽车 原本的结构就能够对前、后方的冲击起到有效的缓冲防护,一些车型甚至还额外进行了加固。例如奔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EQC就在车头设计了由多条钢管组成的安全笼结构。
而当面对来自侧向的冲击时,除了依靠车辆的B柱以及车身框架作为缓冲之外,电池包外壳的两侧还会额外设计有类似防撞梁的吸能结构,能够抵御对电池包本体的冲击。 但光应付外部的冲击还不够,内部也需要有框架来进行固定,即使冲击已经传到内部,也能保证电芯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以蔚来70kWh的电池包为例,采用尺寸规格为PHEV2,容量50Ah的VDA方形电芯,4P96S电芯排列方式,即96颗电芯为一个模组,4个模组组成蔚来电池包,共计384颗方形电芯,每个电池模组内置有3个电芯温度传感器。
液冷恒温系统对纯电动车来说非常重要,蔚来将铝制液冷板铺于模组下,在模组与液冷板之间加入一层导热垫,并在液冷板与壳体底部之间再铺设有隔热和绝缘材料,进一步确保电池整系统的恒温和安全。工作时, 电芯的温度传递到模组与冷板接触的底部,再通过导热垫传给液冷板,液冷板外壁再把热量传导到冷却液,而在电池温度过低时也可以反向给电池加热。
通用旗下别克VELITE6使用的则是软包电池,内部的一片片软包电芯如同扑克牌一样竖直排列在一起。两个软包电芯、一片冷却片,再加上一个模组框架和一片隔热泡棉组成一个完整的“MINI堆垛单元”,而一个电池模块总成由26个“MINI堆垛单元”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线圈加热冷却液,使电池升温,即使在极端寒冷环境下,也能确保电池处于最适宜的工作温度。
虽然软包电芯的电池一致性相比硬壳要稍差,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来解决。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特斯拉了,由数千颗21700锂电池组成的电池包拥有超高的能量密度,散热能力也更强,但过多的单体电池导致一致性非常不理想,这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这正是特斯拉的强项。
在特斯拉的电池包内,所有圆柱形电池都被灌注水乙二醇的导热铝管所环绕,铝管外还有一层橘黄色的绝缘胶带,更大的散热面积加上强大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让特斯拉在实际用车中很少因为电池过热出现问题。
过度充电是使用锂电池包方法不当行为中危害最高的一种。由于过量的锂嵌入,锂枝晶会在阳极表面生长,有刺穿SEI膜的风险。其次锂的过度脱嵌也会导致阴极结构因发热和氧释放而崩溃(NCA阴极的氧释放),并加速电解质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由于内部压力的增加,排气阀打开,电池开始排气。电芯中的活性物质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引发锂电池的燃烧起火。
所以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样会设置好最高以及最低电池SOC,并实时监测每个电芯以及模组的电量、温度等,避免过充过放,从源头抑制热失控。一些搭载高容量电池的中高端车型也会选择将部分电量隐藏,例如奥迪e-tron搭载的电池包容量为95kWh,但为了保证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在正常情况下的可用容量只有83.6kWh。
● 我国电动 汽车 首批强制性标准
即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事实证明我们还是不能100%确保纯电动车不会发生起火事故,但通过电池内部的阻燃材料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发出的预警,我们可以尽量将电池从升温到最终燃烧的时间延长。
在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 汽车 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标准,计划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其中《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足够的逃生时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是否会爆炸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从概率上分析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大家看到过很多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件,但据我所知国内还从未发生一起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虽然说电池在受到冲压、碰撞、变形后会存在短路自燃的风险,但是电池包的抗击打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并且国家对动力电池还有相应的国标,下面看看威马 汽车 的电池包测试。
1、高空跌落
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从 3米的高度跌落到水泥地面上。据说3米大概是一层楼的高度,很多立体车库也差不多这么高,跌落后的电池包,外壳出现了轻微的凹陷,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异常情况。
既然从3米的高低跌落的电池包没有问题,那好奇实验室就把高度翻倍——提升到了6米。6米的高度大概是两层楼的高度,也是一般高架桥的高度。令人“失望”的是,摔下来的电池包外观仍旧正常,没有起火、没有爆炸,触摸时也没有漏电现象。
2、挤压。
把电池包抵在破碎机的率带上,然后用机械臂进行挤压,将电池包挤压到变形量超过30%的时候停止。据说挤压威马电池包的这台破碎机,平时是用来拆房子的。
挤压后的电池包一侧已经完全塌陷了,而变形最厉害的一面就是电芯所在的位置。虽然被挤得很惨,但是整个电池包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既然机械臂不行,那就换破碎锤的金属尖头(没错,就是拆房子的时候用的那个很粗的金属头),直接挤压电池的上壳体。挤压过后,电池包凹陷得很厉害,但是仍旧很稳定,没有起火,没有爆炸。
3、浸水 。
搭建了一个泳池,在泳池中倒入粗盐,使得泳池中NaCl浓度高于国标浓度。然后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浸入泳池水中三小时。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涉水的情况,如果电池包遇到积水,会不会短路起火?观察在盐水中浸泡三小时后吊起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发现电池包外壳完好,没有冒烟、起火,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4、高温灼烧。
在油桶里倒入汽油,点火。然后在火焰燃烧最大的时候,把全新的电池包放在火焰上方烧烤。火势慢慢变大,窜起的大火把电池包完全包在里面,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电池包表面的温度达到了217℃。
150秒后,把电池包移开,底部依然有零星的火焰,待火完全熄灭后,可以看到底部的涂层有些烧化。除此之外,电池包的外形结构依然完好,底部也没有烧穿,也没有出现起火、爆炸的现象。
不论是跌落还是挤压,是水泡还是火烧,经过这样摧残后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都没有出现起火、爆炸、漏电的现象,可以说在安全性上是非常的利害了,所以说新能源 汽车 在发生碰撞之后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小。
你担心多了,国家有严格规定
锂电池爆燃仅需3到5秒,锂电池爆炸到底有多可怕?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利用到锂电池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汽车和电瓶车他们都需要锂电池给他们进行蓄电,但是锂电池也是非常危险的在爆炸的时候他的时间非常的快甚至有很多人都来不及逃跑。当锂电池爆炸的时候会造成很多的伤亡,我们需要注意锂电池的使用安全,也要在平常的时候规范使用电池。
锂电池的结构
对于锂电池来说,我们可以先把它拆开会发现它的内部是像烟卷一样的结构,它的上面一层是正极下面一层是负极,中间有一层就是它们的隔膜。对于锂电池来说它的隔膜是有机物,所以它是非常容易燃烧的,当他接受到一次易燃物质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导致电池内部的导电离子开始发生爆炸。当然也有时候的情况就是它的正负极之间因为受热太长时间,而产生收缩,在那个时候产生的电流太大承受不住就会发生爆炸。
不及时控制
对于锂电池来说它发生爆炸一瞬间是非常快的,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抑制,就会导致它的隔膜不断的融化产生一场又一场的小爆炸。同时对于锂电池来说它是平常给我们的车辆储存能量的,在释放的时候就会因为能量过多而造成环境的伤害,甚至还发生一些可燃气体以及有毒气体对周边的人和植物都会造成伤害。在平常的生活中还是需要注意锂电池的修护以及保养,以免它在发生一些意外情况的时候难以控制,也能够更好的保障大家的安全。
注意事项
在使用锂电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它充电的时候我们不要不断的持续给它充电,当它的电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充电器拔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其次就是在电池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短路,我们就需要立马的对锂电池中的隔膜进行更换。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降温措施,否则导致温度过高也会发生爆炸。
锂电池电动车爆炸的几率大吗?锂电池爆炸前的预兆
; 锂电池的电动车爆炸的几率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对电动车保养、使用年限、充电习惯,或者说电池的质量问题。锂电池内部结构主要包含电芯,电子保护板以及电池组的工艺组装。也就是说,锂电池发生自燃爆炸,在这三方面这容易出现故障。
造成锂电池自燃爆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载,过充、内部短路、电池温度突然升高、电池老化、本身质量问题、非法拼装等。电池过充时,从正极溢出过量的锂离子与溶液反应,放出热量加热电池,促发金属锂与溶剂、嵌锂碳与溶剂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导致电池爆炸。
另外电池进水也会引起短路故障,锂电池因为内部具有可燃性,一旦温度过高或锂电池内部的隔膜损坏,都会造成爆燃甚至爆炸发生。锂电池爆炸前的预兆是电池鼓包、充不了电、充电比以往时间都要长、温度烫手、充不满电等。所以要定期查看电动车电池,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应停止充电并更换、维修电池。
电动车锂电池主要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使用不匹配的大电流充电器或者购买没有BMS智能管理保护系统的锂电池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过流导致锂电池的过充和短路。锂电池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一颗小型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