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型动力电池材料 有哪些股票?
1.中信国安(000839)中信国安盟固利(简称MGL)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2.杉杉股份(600884)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产能12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公司子公司东莞杉杉电解液的销售额与销售量目前已经排名国内第二位;控股75%的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拥有年产5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钴酸锂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锰酸锂500吨。
3.江苏国泰(002091)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
4.中国宝安(000009)控股55%的贝特瑞公司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市占率80%,全球第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第一,目前全球第三;控股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08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30-40%。
5.金瑞科技(600390)公司子公司长远锂科(公司占16%,大股东占84%)是专业生产钴酸锂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锂离子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其比容量比钴酸锂高出30%以上。
6.上海普天(600680)公司将在上海重点建设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产业化基地。
7.横店东磁(002056)公司于2006开始研发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8.江特电机(002176)江特锂电池材料公司已经试投产。
9.多氟多(002407)2011年实现系列电子级氟化物产品产业化,建成六氟磷酸锂1000吨/年生产线,成为国内最大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厂家。
10.当升科技(300073)公司是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营钴酸锂、多元材料、锰酸锂以及其他锂电正极材料,产销规模已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11.天齐锂业(002466)公司为国内锂产品龙头,有望构建覆盖锂矿资源、锂盐和锂金属加工三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潜在风险在于没有锂资源,原料矿石均从国外进口。
12.九九久(002411)公司如东洋口化工园区投资建设“年产4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目前九九久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可以直接进入到工业化生产环节,品质问题应该不用担心,有希望达到日本标准。
注。六氟磷酸锂进口价格500元/公斤,其成本约在100~200元/公斤。
13.湘潭电化(002125)公司生产的锰酸锂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注。锰酸锂性能比磷酸铁锂要差,并非锂电池材料的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上市公司:
1.佛塑股份(000973)隶属于公司的星源科技是我国能生产动力锂电池隔膜的两家企业之一;另一家企业金辉高科是比亚迪与佛塑股份共同出资281万美元组建,佛塑股份占55%股权。
2.中达股份(600074)目前自主研发生产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电池隔离膜,公司聚烯烃薄膜若应用于锂离子隔离膜、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将身价百倍,有望和佛塑股份分庭抗礼。
3.南洋科技(002389)公司参与发起浙江泰洋锂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5%),经营范围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拟建设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2亿元,年均净利润25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1.5年。
锂离子电池上市公司:
1.德赛电池(000049)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电池生产商之一,主要经营一、二次高端电池产品及电源管理系统产品,产品系列丰富;主要资产是分别控股75%的电池公司、蓝微电子和惠州聚能三家子公司,以及间接控股的惠州锂电和参股公司惠州亿能;旗下子公司控股75%的惠州聚能主要进行动力电池的前期研发工作。
2.TCL集团(000100)公司旗下TCL金能电池产品主要包括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用电池两大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液态锂离子电芯的高电压、长循环寿命、放电电压平稳以及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而且消除了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的的安全隐患。
3.ST偏转(000697)公司控股77.67%的子公司“咸阳威力克能源有限公司”,年产各类锂离子电池2000万只。产品包括小型数码产品的用的系列锂离子电池;锰酸锂系列动力电池;磷酸铁锂(LiFePO4)系列小功率电池;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的磷酸铁锂(LiFePO4)系列大功率电池。
4.亿纬锂能(300014)公司参股39%的亿能电子公司开发的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管理,技术领先,目前与长安汽车有合作。
5.成飞集成(002190)公司宣布拟增发1.06亿股募集10.2亿元,发行价不低于9.70元/股,全部用于增资控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一锂电公司,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
6.新宙邦(300037),公司主要产品有电容器化学品和锂电池化学品两大系列。
7.南都电源(300068)公司拥有9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锂电池产品,是行业内产品系列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8.华芳纺织(600273)公司出资5800万元,重点投资研发、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解液等新能源产品的江苏力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控股大股东
9.振华科技(000733)公司拟出资1980万元与李树军博士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涉足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项目总规模为2000万元。
10.维科精华(600152)维科新能源公司目前研发的产品仅限手机锂电池。
11.赣峰锂业(002460)是国内品种最齐全、产业链最长的锂产品供应商,业务涵盖了金属锂、碳酸锂、氯化锂、丁基锂和氟化锂等20多种锂系列产品。
12.凯恩股份(002012)收购浙江凯恩电池有限公司进入电池领域,通过制造的电池容量,放电倍率和循环寿命三大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产品制造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部分指标甚至高于国际知名品牌。
13.深桑达A(000032)公司控股35%的桑达国联电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锂电子动力电池的专业公司。
新能源车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哪个好
三元聚合物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于正常钴酸锂。目前,随着配方的不断改进和结构完善,电池的标称电压已达到3.7V,在容量上已经达到或超过钴酸锂电池水平。
三元材料动力锂电池主要有镍钴铝酸锂电池、镍钴锰酸锂电池等,由于镍钴铝的高温结构不稳定,导致高温安全性差,且pH 值过高易使单体胀气,进而引发危险,目前造价较高。
新能源车注意事项
提出新车后必须及时补充电能,保持电池在充满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充电时间,参考平时使用频率及行驶里程,把握充电时间。正常行驶时,如果电量表指示红灯和黄灯亮了,就应该去充电。
如果只剩下红灯亮,应停止运行,尽快充电,过度放电会缩短电瓶寿命。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过度充电,使车辆电瓶发热。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充电不足都会缩短电瓶使用寿命。在充电过程中,电瓶温度超过65℃,应停止充电。
请问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什么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是使用三种材料制造的,有些三元锂电池的正极会使用镍,钴,锰制造。有些三元锂电池的正极会使用镍,钴,铝制造。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高,这种电池的性能也是非常好的。
三元锂电池是锂电池的一种,锂电池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都是用的锂电池。
锂电池的重量比较轻,能量密度比较高。
纯电动汽车经常使用的锂电池有两种,一种是三元锂电池,另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是使用磷酸铁制造的。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要比三元锂电池更高。
三元锂电池在200摄氏度时就会开始燃烧,磷酸铁锂电池在800摄氏度时才会开始燃烧。
大部分纯电动公交车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大部分纯电动家用汽车都会使用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比三元锂电池低,并且低温性能也不如三元锂电池好。
汽车厂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
在使用锂电池时,应该使用正确的电压和电流给电池充电。
更多关于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什么,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绍兴海创锂电池正极新材料项目地址
上虞区。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三元前驱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比克电池、孚能科技、LG化学等企业提供锂电池原材料。
新能源车浪潮爆发,锂电池材料价值凸显
随着锂电池技术及制造工艺的进步,能量密度有望越来越高,新能源车的单车带电量也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EV-Sales预测,未来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增速将高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预计至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达到740Gwh以上,2019~2025e复合增速达到36.8%。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转型推动锂电供给端加码,叠加 汽车 电动化浪潮催生需求端爆发,全球即将迎来新一轮新能源产业扩产周期,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有望整体受益。
锂电池指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锂电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电池和终端应用四个环节。锂电材料处于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组成,此外还有电池外壳。
国内电动化供应链完善,格局已经清晰。2019年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行业的CR4分别达到了77%/28%/75%/61%/67%,各子领域龙头已经明确。
2016-2019年宁德时代实现海外收入0.8、3.0、7.9、17.0亿元,保持快速增长;中信证券预计2021年起伴随其海外大众、宝马客户新车型投放,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口收入有望加速增长。另外,隔膜行业企业恩捷股份、负极行业龙头璞泰来均进入了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大客户供应链。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领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由于进入壁垒较低、技术路线多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延伸等原因,正极材料集中度相对较低,2020年第一季度CR5为38.33%,与2019年基本持平。
高工锂电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供货的正极材料厂商17家,相比2019年减少了7家,表明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产能、技术、客户结构较差的小企业开始退出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锂电池一般也可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主要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技术路线。
钴酸锂成本较高、寿命较短,主要应用于3C产品;锰酸锂能量密度较低、寿命较短但成本低,主要应用于专用车辆;磷酸铁锂寿命长、安全性好、成本低,主要应用于商用车;三元材料尤其是NCM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寿命较长,主要应用于乘用车。
三元电池企业多在集中布局高镍三元电池的研发。虽然在与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中,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略逊一筹,但确具有其他电池无法比拟的电池能量密度、材料成本、续航里程的优势。
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磷酸铁锂电池CR3为85.3%。
各龙头企业加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研发以扩大市场份额,磷酸铁锂电池龙头企业通过差异化创新加大技术领先优势,2020年1-5月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达62.5%,比2019年54.3%提升8.2个百分点,进一步挤占其他企业市场空间。
除宁德时代、比亚迪2家供应商在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路线均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之外,其他竞争对手大多专注于一种技术路线,比如专注三元的力神、中航锂电、孚能 科技 ,专注磷酸铁锂电池的国轩、亿纬锂能等。之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沃特玛、比克电池等份额逐渐缩小,产能出清。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9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靠前的企业有容百锂电、振华新材料和天津巴莫等,市占率分别为12.2%、11.2%和9.4%。
三元锂电池安全问题的解决呼唤优质电池企业的投入,在未来,优质、能量密度高的三元材料电池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展。
负极是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
负极材料主要指的是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碳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和硬碳软碳等,非碳材料包括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和钛酸锂等。
2019年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26.5万吨,贝特瑞、杉杉股份和江西紫宸合计产量15.5万吨,占据58.5%的市场份额。总体来看,负极材料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
2020年第一季度,负极材料CR5为75.28%,相比2019年下降了4.09个百分点,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参与者也保持稳定。
从企业来看,东莞凯金虽然仍位列行业第四,但是市占率相比2019年大幅下降8.06个百分点,中科电气超越翔丰华跻身行业前五,市占率6%,相比2019年小幅提升1个百分点。
隔膜是锂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其性能的优劣对锂电池的轻量化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电池内阻、循环使用寿命、电池容量等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锂离子电池完成充放电电化学过程的重要构件。
隔膜是锂电池中的关键内层组件之一,市场上锂电池隔膜主要分为干法隔膜与湿法隔膜两种,两者在原理和工艺上有非常大的区别。湿法隔膜厚度均匀性更好,拉伸度更高,更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
根据新能源网数据显示,2019年锂电池需求总量21.98亿平方米。预计锂电池隔膜2020年需求总量达到27.33亿平方米。
2020年第一季度,隔膜行业CR5 77.56%,相比2019年提升了10.06个百分点,集中度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完成收购苏州捷力,市占率大幅提升12个百分点,二是星源材质市占率大幅提升7个百分点至20%。
隔膜行业洗牌加速,湿法隔膜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恩捷股份龙头地位进一步增强,第二梯队企业尚未明确;干法隔膜基本形成以星源材质为首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锂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与其他三大材料相比,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设备及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原材料成本占据总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电解液原材料主要由溶质(锂盐)、溶剂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
电解液约占锂电池成本12%,毛利率超过35%,而动力型电解液毛利率更高,是锂电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较强的环节之一。
中国市场上,电解液国产化率超过80%,国内主要供应商有新宙邦、广州天赐、江苏国泰、天津金牛、东莞杉杉等。日本和韩国市场上,日本的宇部兴产、三菱化学,韩国的旭成化学仍是主要供应商。
2020年第一季度,电解液行业CR5 77.5%,相比2019年提升5.59个百分点,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天赐材料和江苏国泰市占率分别提升9和5个百分点,而杉杉股份和其他企业市占率分别下降了8和7个百分点,行业强者恒强效应明显。
随着中国企业近几年的技术积累和进步,部分国内厂商也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和在华的日资、韩资电池厂商供应电解液。
随着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补贴延续至2022年,退坡节奏放缓,叠加国内疫情控制已见成效,国内需求有望率先复苏。另外,欧洲新能源 汽车 政策利好不断,有望迎来销量拐点。锂电池有望受益于行业空间持续增长维持高增长态势,产业链整体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