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锂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 2、专家谈手机锂电池知识以及该如何保养
- 3、手机电池保养知识(锂电池)
- 4、手机电池怎么使用才安全?10条建议帮助你
- 5、手机锂电池的正确维护及充电使用办法
- 6、手机锂电池正确维护方法
锂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锂离子电池的储存
锂离子电池可贮存在环境温度为-5°C—35°C,相对湿度不大于75%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室内,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远离火源及热源。电池电量保持标称容量的30%到50%。推荐贮存的电池每6个月充电一次。
注意事项二、锂离子电池充电
对锂离子电池充电,应使用专用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锂离子电池充电采用CC/CV的方式(恒流+恒压)也就是说先以一个恒定的电流进行充电,当电压达到4.2 V*n时转为恒压充电,直至电流减小到0.01C时充电停止。
注意事项三、锂离子电池充满后再存储,可降低容量损耗
这种想法可谓大错特错,锂离子电池不同于镍铬、镍氢电池,因为它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老化”特性,就是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容量也会永久丧失,究其原因还是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从出厂后就已经开始了它的衰竭过程。不同温度和不同电量状态下“老化”的速度也不同。
存储温度电量状态
40%饱和后存储100%饱和后存储
0oC剩98%(一年以后)剩94%(一年以后)
25oC剩96%(一年以后)剩80%(一年以后)
40oC剩85%(一年以后)剩65%(一年以后)
60oC剩75%(一年以后)剩60%(3个月以后)
专家谈手机锂电池知识以及该如何保养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有锂的活性化合物组成,负极则是特殊分子结构的碳。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 LiCoO2 ,充电时,加在电池两极的电势迫使正极的化合物释出锂离子,嵌入负极分子排列呈片层结构的碳中。放电时,锂离子则从片层结构的碳中析出,重新和正极的化合物结合。锂离子的移动产生了电流。化学反应原理虽然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要多得多:正极的材料需要添加剂来保持多次充放的活性,负极的材料需要在分子结构级去设计以容纳更多的锂离子;填充在正负极之间的电解液,除了保持稳定,还需要具有良好导电性,减小电池内阻。虽然锂离子电池很少有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记忆效应的原理是结晶化,在锂电池中几乎不会产生这种反应。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多次充放后容量仍然会下降,其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主要是正负极材料本身的变化,从分子层面来看,正负极上容纳锂离子的空穴结构会逐渐塌陷、堵塞;从化学角度来看,是正负极材料活性钝化,出现副反应生成稳定的其他化合物。物理上还会出现正极材料逐渐剥落等情况,总之最终降低了电池中可以自由在充放电过程中移动的锂离子数目。不适合的温度,将引发锂离子电池内部其他化学反应生成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化合物,所以在不少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设有保护性的温控隔膜或电解质添加剂。在电池升温到一定的情况下,复合膜膜孔闭合或电解质变性,电池内阻增大直到断路,电池不再升温,确保电池充电温度正常。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存有容量、温度、 ID 、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这些数值在使用中会逐渐变化。我个人认为,使用说明中的“使用一个月左右应该全充放一次”的做法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修正这些寄存器里不当的值,使得电池的充电控制和标称容量吻合电池的实际情况。充电控制芯片主要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恒流快充阶段(电池指示灯呈黄色时)和恒压电流递减阶段 ( 电池指示灯呈绿色闪烁。恒流快充阶段,电池电压逐步升高到电池的标准电压,随后在控制芯片下转入恒压阶段,电压不再升高以确保不会过充,电流则随着电池电量的上升逐步减弱到 0 ,而最终完成充电。电量统计芯片通过记录放电曲线(电压,电流,时间)可以抽样计算出电池的电量,这就是我们在 Battery Information 里读到的 wh。 值。而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放电曲线是会改变的,如果芯片一直没有机会再次读出完整的一个放电曲线,其计算出来的电量也就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需要深充放来校准电池的芯片。最后我对电池的保养的看法是:1。 不必刻意保证每一次都放完电了再充;2。 一段时间可做一次保护电路控制下的深充放以修正电池的电量统计,但这不会提高你电池的实际容量。3。 长期不用的电池,应放在阴凉的地方以减弱其内部自身钝化反应的速度。4。 保护电路也无力监控电池的自放电,长期不用的电池,应充入一定的电量以防电池在存贮中自放电过量导致过度放电的损坏。其实电池没有太多要顾及的使用注意,换句话说是顾及也没有太大用。一个电池能使用多少次,也许差别更多的来自电池本身制造中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使用方法。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手机品牌,无疑是日后电池使用长寿命的保障之一。
手机电池保养知识(锂电池)
现在的电池。基本上已经是锂核电池,锂核电池没有镍电池的记忆特性,可以随用随充,偶尔完全放电,再完全充电一次就好
手机电池怎么使用才安全?10条建议帮助你
手机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启了快速发展之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发展成为 娱乐 、办公、万物互联的一个载体,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君不见马路旁、地铁上......芸芸低头族,就是手机在生活中份量之重的最好证明。但是,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你是否发现手机电量不够用?是否对电池安全有过担心?这里笔者就来扒一扒手池电池及其安全使用的问题。
一、手机智能的变革之路带动电池升级换代
早期的手机,诸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夏新、TCL等等,功能着重在通讯上,在电池的选择上,多用镍镉、镍氢电池, 娱乐 功能不多,电量的消耗速度较慢,这个时期,人们很少有电量焦虑。这个时期,如新购手机,大多导购会给出《电池保护宝典》: “新手机的电池前几次要充满8小时以上啊,用没电了,先充电,这样可以保障电池的最大容量,增加待机时长,延长电池寿命。”,这是因为镍镉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上次使用的电量,会成为下次充电的上限。
现在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如果还如上述做法,对手机充电,则完全没有必要。一是锂电池无记忆效应,二是锂电池在出厂前已完成活化(即化成),不需要再通过深度充放电来进行激活。
智能手机,之所以选择锂电池,是因为锂电池优良的综合性能,(1)输出电压高(额定一般3.7V、上限可达4.4V),(2)能量密度高,(3)环境污染小(镍镉电池中的镉是有毒的),(4)自放电率小,(5)可进行快速充电,(6)充放电的效率高(可达99%以上)。可是,即便是这样一款优秀的电池,我们依然会有电量焦虑,无他,智能手机功能太强大, 游戏 、观影、刷微博太耗电。
二、手机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手机电池安全使用知多少?)
手机锂电池,为了保障使用安全,配置有保护板,用来防止过充电、过放电对电池的损害,但在,在使用过程中,依然需避免以下不良使用习惯和方式:
(1)首次充电不需要过长 : 前面讲过, 锂电池在出厂前已完成活化(即化成),不需要再充 满什么12个小时,和平时充电一样即可 。
(2)充电时间不可太长: 充电时间3个小左右,具备快充功能的电池1个小时以内,不可以太长,充满即可,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发生危险,不过,现在手机内置有充电保护装置,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很低。
(3)不要完全用光电量 :浅充浅放,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建议20%即开始充电(最好不要低于10%),充电95%(或98%)即停止充电。
(4)不要长期搁置或长期充电: 电池充电完成后,长时间“放着不用”和长期插着电源线都不 健康 ,电池容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减小。
(5)尽量不要边充边玩: 手游实在太诱人,很多人一边充电一边玩 游戏 ,这对人、对手机电池会有什么伤害吗?充电线破损,使用者存在触电风险,应更换处理;USB充电,电流进入手机后是兵分两路,一路给电池充电,另一路则可支持手机模块诸如显示屏等供电使用。如果玩手机 游戏 非常激烈,手机芯片高温发热,确实会损害手机电池。
(6)更新换代之废弃手机及时放电 :现今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快,旧手机废弃不用时,应将电量放完,或交回收机构处理。旧手机由于电池已经过多次充放电,内部结构存在不稳定性,如带,存在自燃的可能性,安全无小事,不可掉以轻心。
(7)手机或手机电池形变,立即报废处理 :手机因外力而产生形变时,对于手机屏来说,不着火或爆炸,可电池不一样,受外力挤压或撞击时,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进而着火或爆炸。
(8)如欲更换电池,尽量使用原厂 :手机出厂,正版行货,自带内置电池质量还是很可靠的,诺基亚曾经宣称,在过去几年内全球已有20余件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发生,而引发这些爆炸案的都不是原装电池。手机(如华为)对其电池供应商有着严格的审核机制,所用电池也是经过多重检测及筛选。第三方的电池,可就不一定了。
(9)手机或电池不要放置于高温环境下
高温会导致电池副反应增多,热量提升,材料结构坍塌,极易发生爆炸,所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是放置手机时,一定要选择远离高温的地方,同时也要避免夏天阳光的直射,特别是车里。
(10)不要在低温环境下充电 :低温下(比方说-10 C以下),锂电池充电,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进而刺穿隔膜,引起短路,而发生着火事故。 北方的冬天,温度较低,不宜充电。
手机锂电池的正确维护及充电使用办法
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充分的充放电,以便激活电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是针对上世纪90年代的充电电池来说的,当时的那种镍镉电池具有记忆效应,需要满充满放来保证电池容量。手机上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它没有记忆效应,一般2-3小时就可充满,充满就足够了。
锂电池正确维护
1. 手机电池最怕高温或低温
1. 100℃以上高温
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储电能力,并可能成造成电池熔化,或爆炸。所以,请让锂电池远离火源及其它热源。
2. 35℃到100℃ 高温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35℃开始(人体温一般为36.2℃-37.2℃)电池寿命就开始被温度明显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锂电池的设计寿命最少也有800次完全充放电,按手机平均每天充一次电来算,一块电池应该能用三年左右。但绝大多数电池都没有能活那么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电池被人的体温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手机其它芯片发热所影响。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为怎么总感觉没有手机的'耐用,那是因为:其一、笔记本电脑工作发热比手机多的多,电脑芯片的热量很容易传导到电池上,超过40℃轻轻松。其二、为了更快的充电,笔记本充电电流一般较高,电池容量大,充电放电电池本身也会发热。其三、电池一般位于下面板处,更不容易散热。
再有,如果您的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更大的热量,如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手机玩大型游戏,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并且这个热量会传导到电池上,加上充电时电池本身的发热,虽然不会产生安全风险,但也会影响到电池。
所以如果,发现充电使用中的设备发热明显(如iPhone手机边充电边玩3D游戏),则可以考虑先等充满电了,再连着充电线玩。
3. -40℃ 低温以下
会到达冰点彻底冻坏。
4. 10℃到-40℃ 低温
会降低电池续航能力,但不会对电池造成永久伤害,只要温度回到室温,电量又会自动恢复回来.
2. 锂电池理想状态
工作中的锂电环境温度在 20℃ (差不多是室内温度)左右较为合适,此时电池放电充电性能均能最大化。如果要长时间(三个月以上)闲置电池,请一定要充到40%左右再闲置(短时间就算了,关键是麻烦)。因为这样,所以电池出厂时,电池厂基本上都是充到40%再出厂的。 闲置的电池温度越低,老化越慢,但不要低于 -40℃。
锂电池的正确使用
1. 新出厂的电池: 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
2. 闲置不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内):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
3. 闲置较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以上):可做激活处理,使得电池活性达到最高,也可不做,使其随着正常使用自然恢复到最高活性 。
4. 电子产品的评测人员,为了保证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正确统计,有必要在测试前进行激活处理。
手机正确充电办法
不用纠结,随时想充电就充,并且可随时停止充电,不要有所顾忌。这点是锂电池的重要优点----无记忆效应决定的。但不要等到手机电量耗尽自动关机了再充哦。还有就是一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完全循环放电充电,即把手机电量用到低于20%后再进行充电一直充到满,充满后再让它充一会即可。总之,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随充随用,别等耗光再充,一月一次循环充。^_^
手机锂电池正确维护方法
手机的电池需要维护好,不然换电池就很麻烦了,手机锂电池的如何正确维护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手机锂电池如何正确维护吧!
一、锂电池正确维护
1. 手机电池最怕高温或低温1. 100℃以上高温
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储电能力,并可能成造成电池熔化,或爆炸。所以,请让锂电池远离火源及其它热源。
2. 35℃到100℃ 高温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35℃开始(人体温一般为36.2℃-37.2℃)电池寿命就开始被温度明显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锂电池的`设计寿命最少也有800次完全充放电,按手机平均每天充一次电来算,一块电池应该能用三年左右。但绝大多数电池都没有能活那么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电池被人的体温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手机其它芯片发热所影响。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为怎么总感觉没有手机的耐用,那是因为:其一、笔记本电脑工作发热比手机多的多,电脑芯片的热量很容易传导到电池上,超过40℃轻轻松。其二、为了更快的充电,笔记本充电电流一般较高,电池容量大,充电放电电池本身也会发热。其三、电池一般位于下面板处,更不容易散热。
再有,如果您的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更大的热量,如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手机玩大型游戏,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并且这个热量会传导到电池上,加上充电时电池本身的发热,虽然不会产生安全风险,但也会影响到电池。
所以如果,发现充电使用中的设备发热明显(如iPhone手机边充电边玩3D游戏),则可以考虑先等充满电了,再连着充电线玩。
3. -40℃ 低温以下
会到达冰点彻底冻坏。
4. 10℃到-40℃ 低温
会降低电池续航能力,但不会对电池造成永久伤害,只要温度回到室温,电量又会自动恢复回来.
二、锂电池理想状态
工作中的锂电环境温度在 20℃ (差不多是室内温度)左右较为合适,此时电池放电充电性能均能最大化。如果要长时间(三个月以上)闲置电池,请一定要充到40%左右再闲置(短时间就算了,关键是麻烦)。因为这样,所以电池出厂时,电池厂基本上都是充到40%再出厂的。 闲置的电池温度越低,老化越慢,但不要低于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