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是什么意思
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就是大功率使用过的锂电池,分检后小功率使用。直到报废为止。
电池梯次利用市场将成新“蓝海”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一直是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据悉,《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三年来,动力电池回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梯队利用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基站备用电源等场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租售等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管理办法》是《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政策。它的发布为梯队利用行业打下了“强心针”,奠定了“明确主体责任,强调安全环保,加强行业协调,注重市场推广”的总体管理基调,推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梯队利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实现梯队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梯队使用企业按照国家可追溯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可追溯性管理体系,做好原动力电池和梯队产品的编码管理,为确保追溯信息及时、真实、准确的上传
“通过自主开发的大数据云平台,我们构建了基于数据检测技术、核心控制系统和网络运营平台的城市智能能源网络电池库生态系统,确保动力电池的全过程控制。”
当然,除了追踪梯队产品的来源和目的地信息外,回收系统的建设仍然很重要。冯毅指出,梯队利用企业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确保梯队产品高效回收
梯队利用产业技术要求进一步细化
目前梯队产品已在基站备用电源领域实现商品化,储能电站和低速电力,以及从事梯队利用的企业数量和类型也在增加。在梯队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定技术规范尤为重要
据了解,梯队利用要求和梯队利用产品标识两项国家标准,以及最近发布的两个行业标准《梯队电池储能技术指南》和《再退役技术条件》,《管理办法》明确鼓励加强产业链协调合作,形成适应行业需要的技术发展模式,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比亚迪集团弗莱迪电池有限公司厂长吕明海表示,“比亚迪具有集团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动力电池 历史 运行数据等关键信息,快速评估动力电池的 健康 状况,挖掘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促进产业的高价值发展。”
此外,为了确保梯队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管理办法》还指出,将建立“梯队产品自愿认证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加优质梯队产品供应,促进优胜劣汰。对此,中化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龙表示,产品认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的产品合格评定体系,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他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认证梯队产品的应用,促进梯队产品市场的规范化、良性发展
梯队利用市场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蓝海”,梯队利用行业打破了诸多行业壁垒,实现了场景应用的多元化
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鼓励梯队利用企业开发生产适合基站电源备份,储能,充电,更换等领域的梯队产品"。鼓励采用租赁和大规模利用等商业模式,以促进梯队产品的回收”。本办法不仅指明了梯队产品的生产、研发方向和利用模式,也为梯队利用市场的开拓留下了空间
“管理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梯队使用市场,有助于我公司采购和应用高性能、高标准的梯队产品,《管理办法》的发布,为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绿色 健康 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随着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退役的快速崛起,梯队利用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在市场驱动和企业创新 探索 下,梯队利用市场将成为新的“蓝海”。
工信部解读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争取余能最大化利用
(截图自工信部官网)
据介绍,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80%的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即是对新能源 汽车 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工信部表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兴领域,梯次利用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退役量大、技术资源优势明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目前,梯次利用检测、拆解、重组利用等技术已较为成熟,电池残值评估、远程监控预警等技术不断优化提升,梯次产品已应用在储能、备电等领域。
工信部介绍,《管理办法》包括总则、梯次利用企业要求、梯次产品要求、回收利用要求、监督管理、附则6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总则,明确管理原则、适用范围及相关企业责任,提出部门协同监管要求,支持技术创新。二是梯次利用企业要求,《管理办法》对企业的技术开发、管理制度建设、产品质量保证及溯源管理等作出规定。三是梯次产品要求,《管理办法》中对产品设计试验,编码及包装运输等作出规定,确定建立梯次产品自愿性认证制度。四是回收利用要求,梯次利用企业要建立报废梯次产品回收体系,确保报废梯次产品规范回收与合规处置。五是监督管理,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及商务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发挥 社会 监督及专家委员会的支撑作用。
工信部指出,考虑到梯次利用是新兴产业,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诉求,《管理办法》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梯次利用企业作为梯次产品的生产者,履行生产者责任,承担保障梯次产品质量及产品报废后回收的义务。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作为上一级生产者,也承担生产者责任,采用易梯次利用的产品结构设计,利于其退役后的高效梯次利用。
(二)开展梯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梯次利用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梯次利用企业落实动力电池溯源管理要求,对梯次产品生产、使用及回收利用等过程实施监控,确保全过程可追溯。
(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完善协作机制。考虑梯次利用产业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地位,鼓励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回收体系共建、数据信息共享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解决电池高效回收、 健康 状态快速评估等问题,形成适应行业发展的商业合作与技术发展模式。
(四)建立梯次产品自愿性认证制度。为扩大优质梯次产品的供给与应用,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推行梯次产品自愿性认证制度,发挥认证机制在市场中的导向性作用,培育骨干梯次利用企业,带动梯次产品质量、性能水平提升。
(五)协同推进梯次利用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 科技 、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部门间协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监督管理,加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推动形成有利于梯次利用行业 健康 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