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元锂电池结构
- 2、锂电池结构五大组成部分
- 3、什么是三元锂电池
- 4、三元锂电池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 5、什么是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结构
也就是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很多种,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
目前三元材料的电芯代替了之前广泛使用的钴酸锂电芯,在笔记本电池领域广泛发使用。
锂电池结构五大组成部分
锂电池结构五大组成部分包括: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电池外壳。
1、正极: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者钴酸锂,镍钴锰酸锂材料,电动自行车则普遍用镍钴锰酸锂(俗称三元)或者三元+少量锰酸锂,纯的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则由于体积大、性能不好或成本高而逐渐淡出。导电极流体使用厚度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
2、隔膜: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
3、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
4、有机电解液: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
5、电池外壳:分为钢壳(方型很少使用)、铝壳、镀镍铁壳(圆柱电池使用)、铝塑膜(软包装)等,还有电池的盖帽,也是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
什么是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是锂电池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电池的正极是由三元材料制成的。三元材料分别指镍、钴和锰。一些三元锂电池的阳极将由镍、钴和铝制成。
磷酸铁电池的安全性较好,但存在自放电现象以及容量较低的问题。三元材料的优点在于其较高的比能量和功率性能及良好的安全性。在相同体积下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能并保持较长的使用时间,同时成本相对较低且生产过程清洁环保。
锂电池简介:
锂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都是用锂电池。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也相当简单。
这种电池的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三元锂电池是未来电池的发展趋势,正在被广泛应用。
我们平时看到的纯电动公交车,大部分还是在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是磷酸铁。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优于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只有在800℃才会燃烧,三元锂电池在200℃就开始燃烧。
三元锂电池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是建立在RCB理论的基础上的。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均采用可供锂离子(Li+)自由脱嵌的活性物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通过聚合物电解质到达负极,得到电子后与碳材料结合变为Li×C6,放电时,锂离子自负极析出,通过电解质,到达正极,重新回到层状钴酸锂的骨架中,恢复到充电前的状态。
充放电时离子的往返的嵌入、脱嵌正像摇椅一样摇来摇去,故有人又称锂离子电池为“摇椅电池”,又叫RCB电池(英文RockingChairBatteries的缩写)。
在用LiCoO2做正极,石墨做负极场合的可充锂二次电池的构造为C∣ES∣LiCoO2(ES:Li+传导性有机电解液)。
以上组成的电池的端电压是零伏,但在含有LiBF4,LiPF6等锂离子的支持的非水溶剂中,充电时根据反应LiCoO2+6C→CoO2+LiC6的反应,因正、负极材料的活化蓄了电的二次电池则成为:LiC6∣SE∣CoO2。在这个电池中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和全电池反应分别以1-3式表示。
正极反应:CoO2+Li++e→LiCoO2(1)
负极反应:LiC6→Li++e+6C(2)
全反应:CoO2+LiC6→LiCoO2+6C(3)
化学上而言,负极的充电反应是锂和石墨层间化合物(G∣C)生成的嵌入反应(石墨的还原),放电反应是脱嵌反应(氧化)。
石墨层间Li嵌入作用的第一阶为Li-GIC化学计量组成LiC6,生成LiC6所必须的电容量372mAh/g称做石墨的理论容量。探索单位体积、单位重量能填充更多的可逆电容量的锂离子的碳材料,就是开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高效率的锂二次电池。
什么是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或者镍钴铝酸锂的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
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三元材料做正极的电池相对于钴酸锂电池安全性高,但是电压太低,用在手机上(手机截止电压一般在3.0V左右)会有明显的容量不足的感觉。
扩展资料
我国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多都采用锂离子电池,其中磷酸铁锂占到80%—90%,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上也开始大规模应用。
顶配的Model—S使用了7104块松下三元锂电池,在电池安全保护方面做功夫,包括设置传感器、由电池控制系统控制、大量使用高强度铝合金等材料的碰撞防护等。在采取这些安全设计的情况下,安全事故的概率达到了万分之一。
参考资料:人民网-锂电池不可怕 其实挺耐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元聚合物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