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目前的锂电池行业发展怎么样?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如何的呢?
- 2、锂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以后的能源会被什么东西取代?
- 3、锂电池产业链分析
- 4、简要分析锂电池行业带给我国的积极影响?
- 5、宁德时代2021年报简报
目前的锂电池行业发展怎么样?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如何的呢?
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锂电池细分市场结构、全球锂电池区域分布、全球锂电池企业市场份额、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
全球锂电池细分市场:动力与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锂电池的细分市场主要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和消费锂电池,其中,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电力系统,消费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手机等消费电子。
从全球锂电池产量来看,动力锂电池占据了主要的产量份额,达到了70.8%,其次是消费锂电池,锂电池产量市场份额为22.2%,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最小,为7%。随着全球各国“碳达峰”战略的提出,全球各企业纷纷部署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线,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望推动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全球锂电池区域分布:中国占比达77%,欧洲扩张加速
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产能来看,2020
年,中国在主导了全球锂离子制造市场,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占世界产能的约 77%,其次是美国,占比约为9%。
虽然,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预计,中国将在 2025
年继续成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领先国家,但随着欧洲对制造设施的计划投资,其产能将大幅扩大,2025年,欧洲有望在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约占全球产能的25%。
全球锂电池企业竞争格局: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占据70%的市场份额
从企业产量来看,2020年1月至8月,
LG化学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为26.5%;其次是宁德时代,以25.8%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松下以20.6%左右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在排名前五的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达到两家,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排名为第二和第四,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2%。
全球锂电池供给情况:电池工厂数量快速增长
2020年,全球处于不同规划建设阶段的锂离子工厂共有181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锂离子工厂的扩建与上一年相比依然增加了50%以上。其中,2020年在建和规划的181家工厂中,有136家位于中国,其中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工厂。
全球锂电池需求情况:2025年市场规模将翻番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价值约为405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将以14.6%的GACR增长,达到近920亿美元的规模,超过2020年市场规模的一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锂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以后的能源会被什么东西取代?
从技术路线来看,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当然是继续提升电池密度和快充技术,目前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举个例子,目前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最高一档是160Wh/kg。2018年特斯拉宣布与松下联合研发的21700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300Wh/kg。可以看出,在高密度锂电池方面,目前技术仍有很大前进空间。
但另一方面,锂电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充电速度和电池重量,决定了电动车不可能像汽油车那么方便加油即走。无论是提升电池密度还是提升快充技术,都有局限性,比如快充,按蔚来ES8的电池容量84KW来算,如果要半小时充满,充电桩的功率要达到160KW/H级别,这在民用项目算是比较大的,不太适合普及。
所以,锂电这个路线,可能并不能完全的取代汽油车,新能源,也不会仅限于锂电。目前可以看到比较合适的是氢燃料电池,从补贴政策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从今年开始氢燃料电池补贴进入相当于前几年锂电池补贴的阶段。
首先,自2009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推出至今,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已经过了近10个年头。近年来,动力锂电池产业及相关产业链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突破,到2017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的基本全部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并且伴随着研发体系、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在不断优化。举两个例子,2018年8月23日,重庆市与比亚迪就动力电池年产20GWh产业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100亿人民币加码动力电池;2018年7月17日,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与韩国LG化学签订20亿美元的化学动力电池项目。
其次,锂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比如新能源 汽车 带动锂电池包增长、储能技术规模化、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新技术加速应用出现颠覆性产品等等。
最后未来能源方向,小白感觉核能是最有希望和最切实的方向。
四川省锂电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锂矿采选、锂盐、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及应用、锂电池回收利用等锂电全产业链。
四川雅能达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建设地址:雅安市经济开发区永兴片区永兴大道
建设内容:在已建厂房内布设磷酸铁锂生产线及其他配套设施。主要为主车间(砂磨系统,焙烧系统,粉碎系统等)、成品库、原材料库、动力站、污水处理站、办公楼、实验楼、员工宿舍、食堂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项目总投资:59000万元。
雅安锂盛新能企业管理中心雅安锂盛新能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雅安市经济开发区永兴片区永兴大道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主要新建厂房(轻钢结构)及其他配套设施。安装建设砂磨系统、,焙烧系统、粉碎系统等,采用磨制、焙烧、气碎等工艺生产磷酸铁锂产品,产品
主要用于锂电池电极材料生产。建成后,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
项目总投资:15亿元
阿坝州人民政府与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11月3日在马尔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矿业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在矿业开发方面,该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在阿坝州开展锂辉石矿资源开发。以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进锂辉石矿资源的获取,并进行绿色开发,以“飞地园区”等模式共同推广较为完善的锂产业链集群和配套设施,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共同推动阿坝州锂辉石矿资源整合,加速资源开发利用。
在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方面,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阿坝州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包括“1+N”开发、风光水互补开发等,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推动阿坝州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与阿坝州共同加强重大政策研究落实,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等领域大力合作。
在生态环保方面,将按市场化原则参与阿坝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共同推动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阿坝州域内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综合治理等项目。
在其它领域方面,将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合作宗旨,与阿坝州在清洁能源、新材料、医药 健康 、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一是科研支撑有力。
四川锂电产业拥有上述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外,特别是华鼎国联是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还拥有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西南科大、四川轻化工、方大炭素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产业后续发展力量和技术创新资源支撑。
二是重点企业积极参与。近年来随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加快发展,参与我省锂电产业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如天齐锂业、盛屯集团、雅化集团、融杰股份等,四川省内重点国有企业四川能投、四川铁投也纷纷进入,国内知名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巴莫 科技 、华鼎国联等企业也在川布局规划锂电池产业项目。
目前,四川省内锂电池产能约5GWH,在建产能约30GWH,预计2022年全省锂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00GWH。
三是产业集聚规模初现。全省锂电产业主要集中在成都、遂宁、宜宾、阿坝、眉山、德阳等市州。
成都锂电产业主要集中在邛崃市的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金堂县的淮州新城成阿工业园区和青白江区的欧洲产业城。
其中天府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区和成阿园区,重点布局的是锂原材料及锂电池材料及锂电池项目。遂宁锂电产业主要集中在射洪锂电产业园和安居锂电产业园,
重点布局锂辉石加工、锂化合物和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组件等项目。
阿坝州锂电产业主要集中在州内各主要锂辉石矿山和四川阿坝工业园区的汶川漩口镇。
宜宾依托传统化工企业天原集团的产业转型和引入全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战略投资布局,有望成为全省锂电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锂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90户,已形成锂精矿产能约10万吨、锂盐产能约12万吨、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锂电池产能5GWH,2020年全省锂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
一、强化顶层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 科技 支撑,完善相关体系标准规范,加强能力建设,实现战略协同发展。将锂电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和特色优势产业指引目录,纳入四川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规划或相关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锂电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重点支持甘孜、阿坝建成锂矿资源开发基地;支持成都建成锂电材料和新能源 汽车 基地;支持遂宁培育锂电中下游全产业链、建成锂业之都;
锂电本质上说是材料,锂电的发展,一定是基于锂电材料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不断提升性能。这是大方向。
体现到电池上面,首先是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其次是单位成本的不断下降。然后是耐高温耐低温的增强,安全性的增强。这是大家都在致力追求的方向。未来很可能会发生根本形态上的进化,比如固态化,或者有新的更好的材料出现,完全替代锂电池,都是有可能的。
本质上说,锂电池只是新能源的中间体,其本身并不是新能源,但这个中间体很重要,因为未来的新能源,不管是什么能源会成为主流,一定是要通过电能进行转换,最终应用到各种使用终端上面,而车载动力电池,就属于不可或缺的载体。
至于未来什么样的能源会成为主流能源,从世界能源发展的大局看,很大可能是可控核聚变,当然,可控核聚变现在还面临很多的技术难点需要去突破,但可控核聚变的优势众所周知,这是人类未来走向太空,进入更高阶文明的必由之路。一旦可控核聚变真正能进入到产业化应用的阶段,相信材料技术也已经发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或许需要几代人甚至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锂电要向高密度发展,这是锂电的唯一缺点。未来电动 汽车 的电池应该是氢电池的天下了。锂电也要战战兢兢了。
锂电行业没有未来,以后人类生存能源来之于月球能源――错、铭、钛等未发现能源。
新能源 汽车 开发不能局限在电动 汽车 的本身。应该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蓄电快速充电系统全国范围内所有道路上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蓄电快速充电系统开发高效轨道交通的新能源技术零能耗零污染淘汰燃油燃气 汽车 淘汰燃油私家车。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低谷电能为电网调峰。赚取价差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淘汰燃油 汽车 。
太阳能和核能始终是能源来源,现在还看不到会有其它能源。
锂电主要是轻巧,短途使用,长途未来主要方向是氢能甚至核能源。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是否是引起个股联动的原因
一、锂电池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说起锂电池也就要说到其原料锂矿,锂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冶炼、制冷、原子能、航天和陶瓷、玻璃、润滑脂、橡胶、焊接、医药、电池等行业。全世界有锂矿资源的国家不足十家,亚洲中国独有。未来的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大规模的产业转型,锂矿在其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拥有锂矿的国家更是可以主导锂矿资源的定价权,从而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锂矿一般诞生在盐湖中,目前超过一半的锂矿供给主要来源于南美的盐湖。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气候也较为严寒,开采难度较大。2021年盐湖缇锂掀起了涨停风暴,以“西藏三傻”为代表的公司更是给出了几百倍的估值。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深埋在盐湖中的锂矿一时半会还难以转化为有效的估值
此外目前节节攀升的锂矿价格也改变了基本逻辑,2020年锂矿的涨价确实是源于对锂矿前景的预估,但自去年下半年后,锂矿的价格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却来自囤积。全球许多企业为了避免无锂可用的局面开始大量进口锂矿,但这其中的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相关产品生产的能力,甚至生产相关产品的资质都没有,这些进口的锂矿全部都变成了库存,没有实际转化为产品。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那么这些囤积的锂矿就会成为定时炸弹,说崩盘就崩盘。基于此种逻辑,自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以来,锂矿产业链上的公司喋喋不休,在这个库存炸弹危机未消化之前,这种下跌的基调很难有改观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产业转型的风口是不变的。以我国为例,在打击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必然是要向其他产业靠拢的。无论是新能车、新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等等等,都离不开锂矿,这个基本逻辑是不变的。从长远来看,锂矿产业链尤其是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锂电池产业,还会赢来爆发,只是需要等待下一个风口,让市场消化一下目前的估值,让市场消化一下“库存炸弹”。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锂电池这条产业链
二、 锂电池产业链:
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及PACK——应用领域
上游原材料: 正极材料:镍钴锰等、碳酸锂;电解液:六氟磷酸锂
中游电芯与PACK: 正极材料、电解液、充电站、电控、电机、BMS、负极材料、隔膜
下游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动力电池领域、储能领域
从锂电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角度出发,找到锂电池 原材料 ( 碳酸锂 )供应商-天齐锂业 , 正极材料(其中就包含碳酸锂) 供应商-当升科技 ,以及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供应商 -贝特瑞 ,比亚迪则涉及的是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 。 观察这四支票的联动情况
上游:天齐锂业(碳酸锂)
中游:当升科技(正极材料)、贝特瑞(负极材料)
下游:比亚迪(动力电池应用领域)
三、锂电池行业展望
展望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虽然芯片供需关系缓解可能会使得燃油车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电动车下游高需求已被验证,整体渗透率持续上行趋势不改,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22%。
2022年锂矿供给增幅约15-20%,显著低于目前市场预期的40%的需求增幅,2022年锂矿供需偏紧的格局很难改观,同时市场在供需紧张的状况下给予扩产幅度较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弹性。
电池企业将向下游传导部分成本,毛利提升叠加装机量的进一步增长,明年电池企业利润改善预期较为强烈,享受来自装机量提升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弹性,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中游材料环节或将出现分化。隔膜依然是最强赛道,供需偏紧的大背景下,扩产顺畅龙头企业将充分享受行业带来的红利,建议关注恩捷股份。 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 扩产幅度较大,在六氟磷酸锂价格拐头之后部分公司将体现出周期性,此时面临六氟-双氟的逻辑切换,优先布局双氟的企业将抢占先机,建议关注天赐材料、永太科技。 正极磷酸铁锂 在高性价比和储能放量的加持下还将持续领先,三元正极积蓄力量,静待2022底之后大圆柱电池放量以后的爆发、建议关注德方纳米、当升科技。负极在受能耗双控的影响下石墨化产能受限,供需关系改善,对于自备石墨化较高的负极企业来说是提升毛利和市占率的较好机会,建议关注璞泰来。
价格修复叠加一体化优势显现,电池盈利拐点已至:
量: 电动车与储能双轮驱动锂电池需求高增,预计2022年全球锂电池需求约908.4Gwh,同比大增52%,厂商订单饱满。
利: 售价端:21年Q4电池报价有所提升,电芯价格修复;
成本端: 头部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中上游布局的产能将在2022年陆续投放,一体化优势逐步显现,降低原材料成本。
中游供需格局开始分化, 关注紧缺环节与低估值龙头:
隔膜与铜箔环节受制于设备供给,2022年新增产能有限,优质产能供不应求;
隔膜售价与铜箔加工费用有望提升带来利升逻辑,叠加终端需求催化,即将迎来量利双升。负极石墨化和PVDF受制于能环评限制,供需格局将维持紧平衡局面,享受高单位盈利。正极环节铁锂回潮,高镍提速,低镍三元或将加速出清,上游资源一体化布局,优质产能占比高的正极企业将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电解液随着产能的陆续释放,2022年将会是量升利减的逻辑;竞争格局恶化后成本为王,随着低端产能的出清,头部效应会进一步加强,关注估值较低,盈利能力具有强韧性的龙头。
2020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量46.33万吨,同比29.56%。2021年1-9月中国16家负极材料企业产量为48.45万吨,同比增长101%,预计全年国内负极材料总产量约73万吨。一体化负极材料企业优势凸显,二梯队负极企业增速加快,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2021年中国头部负极企业优势继续保持,第二梯队企业在加速布局。2020年中国全球占比85%,预计2021年中国负极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90%。
2022年负极企业生产状况预判
当前行业格局:2020年TOP8企业占国内负极总产量的73%,
2021年中国负极产量预计超70万吨。负极行业TOP8企业在2021年规划的扩建计划超百万吨,新进入企 业也规划了40几万吨的产能,扩张产量是当前产量的2倍。新增产能4季度开始上线,预计2022年下半年石墨化产能得到有效缓解2022-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原料市场
谈及锂电池产业链,可能就会有投资者发现其中 新能源汽车板块 也深受锂电池的影响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累计销量244.6万辆,累计同比增168.0%;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8%;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占乘用车的21.2%, 相当于2022年乘用车卖5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
此外汽车智能化是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机遇,2021年是汽车电动化大年,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去年整体表现都非常强劲。(从钴,锂,隔膜,正负极,电解液)
2022年可能是汽车智能化大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龙头有望迎来机遇。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汽车智能化主要有两大核心方向:
个是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决策层)
一个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科创达)
智能驾驶是未来创新的航母,智能化,是模拟人的路径,分为:
---感知层(神经)
---执行层(四肢)
---决策层(大脑)
显然,这三层缺一不可,但决策层是智能驾驶之魂。
其实现阶段执行层和感知层有很多从0-1的渗透:譬如线控—空气悬架—摄像头,包括未来的激光雷达、滑轮底盘。
而进入到决策层的没有几个,由于未来芯片+系统会令决策层定义汽车,因此决策层相关的标的会具备高集中度。
汽车的高速渗透,车企的差异化竞争必将加速行业创新。因此这可以说是下一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是未来的星空和大海。
简要分析锂电池行业带给我国的积极影响?
简单来说,布局锂电行业,可以解决就业,(尤其高学历人才就业),推动国家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减少尾气污染。同事,锂电池技术的进步长远看也会逐步辐射到其他领域。
锂电相关
单从行业上看,布局锂电池行业,会催生出一批上游的原料厂和设备厂商。这其中随着电池的一代代升级,也会倒逼设备加工能力,原料性能开发等领域的进步。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这种长电池的背后就是涂布机设备的升级,(原有的700mm左右的涂布宽度,提升到1m以上)。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其次,锂电池的发展推动了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国内的汽车行业在燃油车的制造上,与欧美还是有差距的,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机遇。给了我们缩小未来差距的机会。
此外,锂电池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能源结构中更多的依赖于电。而电的大规模生产比起大量使用燃油车是更加环保节能的。
最后,技术的进步少不了人,行业发展的好也会带动解决就业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大锂电公司。行业的进步看在眼里,未来的电池一定会物美且价廉。
宁德时代2021年报简报
想必宁德时代的大名大家都有听说过,在电源设备行业可以说就是世界的龙头,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喜欢投资宁德时代。接下来,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宁德时代。
在讲之前,我把这份电源设备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即可领取:宝藏资料:电源设备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锂电池材料,致力于为全球的新能源应用设定先进的解决方案。公司很关心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究,筑建了多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拥有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从上文就可以得知宁德时代的电池是做得很牛的,下面将通过亮点分析宁德时代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定增扩产137GWh锂电池,规模优势拉大,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公司2020年底产能约100GWh,2021年底预计将达到200GWh,公司规划了七大产能基地分布在全球,加上此次定增拟扩产137GWh,预计到2025年公司产能将超过600GWh,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王者的地位更加的坐实了。公司目前已为大众、宝马、戴姆勒、PSA、现代、 特斯拉等大多数全球一线车企供货,等到了2025年,预计公司的全球市占率能超过30%。
亮点二:行业技术领路人,CTP、钠离子电池彰显公司实力
公司在研发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投入,保持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在2020年公司提出了CTP方案,使效率获得明显提高,成本获得明显地缩减。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是2021年7月发布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并预计在2023年基本实现产业化。公司技术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这家公司与国内外其余的厂商相比竞争实力较强。
亮点三:积极推动中上游合作,成本优势强于同行。
公司已先后和德方纳米、富临精工、天赐材料、永太科技等企业达成合作关系,积极布局磷酸铁锂、电解液、6F等上游供需偏紧的原材料,确保公司的供应链平稳有序。对于盈利能力而言,在2021年第一个季宁德时代的营业利润率达到百分之14.6,对比,与之同行LG新能源(8.0%)、松下的营业利润率(2.6%),公司管控成本的能力良好,盈利能力优势突出。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宁德时代具体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学姐放在了下面这篇文章中,戳这里阅读:【深度研报】宁德时代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目的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的高质量的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推动,估计,锂离子电池储能马上就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宁德时代在储能技术以及产能布局方面具备行业前瞻性优势,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不小的好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宁德时代的实力比较强大,它是电源设备行业的龙头,知前景一片光明。但文章可能有一定滞后性,不能显示最新的行业信息,要是想要准备的把控宁德时代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门的的投资顾问给你诊断股票,我们看一下宁德时代现在是否处在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宁德时代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