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出道即当宠”的宁德时代,为何这么牛?
马斯克用特斯拉,掀起了新能源的时代风云,在新时代的风口上,宁德时代用动力电池,打拼自己的“独孤天下”。
最近我在搜索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的信息时,发现了一个名叫“宁德时代”的公司,频繁出现在很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案例名单里。高瓴资本投了它,深投创投了它,君联资本投了它,混沌投资也投了它,除此之外还有摩根、本田、UBS、国泰君安等一众资本大佬······
这家名为“宁德时代”的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CATL),是中国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宁德。虽说它的名字可能不像阿里、华为这样家喻户晓,但玩股票,或者热衷新能源的朋友们,对这位A股市场上的“神仙公司”,一定是眼红心跳。
2018年,宁德时代登陆深交所,当时的发行价是30多,然而才时隔两年,宁德时代股价狂涨,以日前为例,10月9日,A股十月开市第一日,宁德时代股价跳涨7.49%,收盘价224.87元,市值5238亿元,创 历史 新高。
支撑它股价暴涨的,当然是它在新能源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亮眼的表现:作为特斯拉的重要电池供货商,和国内排名第一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以24%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电动 汽车 动力电池制造商的第二位,而排名第一的韩国LG化学占比是25%。
从2011年12月成立至今,宁德时代仅用了不到9年多的时间,就具有了问鼎世界行业榜首的实力,这样火箭般的发展速度,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1
出身“名门”
宁德时代全称为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CATL”,它实际上是脱胎于ATL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ATL”)的一个动力电池部门,它的大部分高管都来自ATL公司。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早年曾在日本TDK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新科实业(SAE)担任研发总监,该公司是一家很出名的新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硬盘、磁头、数码录像机等,产品供应给三星、东芝、富士通、日立、西部数据等国际数码巨头。
1999年,曾毓群辞职创业,伙同他人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的公司,也即是ATL。而这个ATL,因为在向贝尔实验室购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授权后,成功攻破了锂电池反复充电后容易胀气鼓包的致命缺陷后,成功逆袭。自2001年开始,成为了苹果的电池供应商。
随着苹果的逐渐发展壮大,ATL也成了全球消费锂电池龙头,ATL聚合物锂电池从2012年起连续8年位列世界第一,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都是ATL的客户。
然而早在2005你那,ATL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因为一场股东撤资事件,引发了ATL的股权变更。最终,三位创业者的老东家——日本TDK集团以一亿美金收购了ATL的100%股权。
后来的宁德时代则是从ATL独立拆分出来的动力电池事业部。
2
站在“风口”
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车 产业,ATL管理层嗅到了机会,决定成立动力电池部门。但当时因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无法生产动力电池,曾毓群便主张将研发部门独立出来,于是2011年,由曾毓群牵头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2012年,华晨宝马为了开发旗下的之诺纯电动 汽车 ,在国内招标动力电池的供应商,而宁德时代凭借着“父辈”公司在电池领域的老资历,进入华晨宝马的视野,并且最终成功入选,成为当时国内首家把动力电池卖给合资企业的生产商,为宁德时代后续与车企合作埋下了经验和基础。
之后的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国家为了化解能源危机,对新能源进行补贴和支持,比如“整车销售补贴”等;另一方面,还直接给出了政策上的保护。
2010年5月,中国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加拿大H-Q公司此前申请的磷酸铁锂核心专利作出无效决定,将中国的锂电行业挽救于水火。
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限制了外商独资企业生产 汽车 动力电池。这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锂电行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2016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核准电池供应商目录」,通过认证的32家锂电公司均为中国公司。LG化学、三星SDI、韩国SKI则被排除在外,装有韩国企业锂电池的电动车得不到国家补贴。中国锂电企业再次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一系列国家政府层面的强势支持,保护了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尤其是宁德时代。而在同期,同样作为竞争对手的比亚迪,因为在电池战略选择上的失误:选择了能量密度有限的磷酸锂电池,而不是更高端的三元锂电池,这又为宁德时代的成功胜出,创造了好机会。
就这样宁德时代凭借优异的电池性能和稳定的品质控制,从一个新公司做到2018年中国市占率41%,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市占率才20%。
3
强大的“朋友圈”
马太·福音中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宁德时代很快成为了行业内可望而不可即的霸主。看一看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全是头部车企,如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就全是公司的客户,甚至还有最近风头正盛的特斯拉。
今年2月3日,宁德时代宣布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消息一出,宁德时代市值直冲3000亿元。按照此次合约规定,宁德时代的电池供货量不少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规划产能的40%。这将为宁德时代带来出货量20%的预期增长。
借此,宁德时代飞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其打造了包括上汽、广汽、吉利、东风、一汽、蔚来、威马等主流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在内的“国内车企朋友圈”。
那这个强大的朋友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除了宁德自身实力的号召之外,跟它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5年3月,工信部为刺激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发布了一份《 汽车 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且列举了一份“动力电池白名单”。其核心内容总结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动力电池以能量密度为王,以中国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为主力阵容。
这一政策让宁德时代迎来了它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宁德时代在两年内就拿下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榜第一的宝座,登顶榜首。
2019年,国家取消了保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白名单”,为了应对政策红利的消失,宁德时代一边与各大车企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捆绑式销售”,另一边还在大力加码产业链上下游。
最早是与上汽合作,目前,一汽、广汽、东风、吉利、上汽等多家车企采用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宁德时代在与一汽、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占股51%,拥有控股权。
今年8月11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围绕主业,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90.67 亿元。首单便是其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先导智能。宁德时代试图通过此次投资,补足产业链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关键资源供应不足等短板,加强产业链合作及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自2011年成立以来,宁德时代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超越一众行业大佬企业,问鼎全球动力电池桂冠。它一路走来,借着新能源的飞速发展、政策的扶持,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飞冲天,成长为千亿市值的独角兽企业。在中国车企广阔的未来市场中,宁德时代的航海之旅,还将继续创造新辉煌!
重生电池霸主,中国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何去何从
目前,宁德时代已是中国及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宝座。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上,宁德时代几乎占去了大约一半的份额;在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同样相占据当高的份额,大约为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宁德时代要想长期稳坐市场老大的地位,不想被对手逆袭、超越,很明显需要不断努力向前奔跑,特别是在技术和产能上持续保持对同行友商的领先优势。
网上有文章这样写道,但凡有了解宁德时代发家史的人都知道,宁德时代凭的就是三元锂电池的风口才得以快速崛起壮大,甚至一度将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领导者比亚迪都给踩在了脚下。考虑到彼时市场环境和政策,宁德时代可说蹭足了三元锂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所带来的红利。
不过,今年4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未来3~4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占比,三元锂电池产能则会逐渐减少。那么,此前将磷酸铁锂电池当成“臭狗屎”的宁德时代,如今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转而将磷酸铁锂电池捧成了“香饽饽”?
磷酸铁锂电池在时隔三年之后,首次实现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3.8GWh,较2020年5月同比增长165.8%,较2021年4月环比增长6.7%。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8.8GWh,占本月总产量的63.6%,同比增长317.3%,环比增长41.6%;同期,三元锂电池产量5.0GWh,占本月总产量的36.2%,同比增长62.9%,环比下降25.4%。也就是说,在2021年内,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累计29.9GWh,占总产量的50.3%,同比累计增长360.7%;三元锂电池的产量累计为29.5GWh,占总产量的49.6%,同比累计增长153.4%。由此可见,凭借5月份的产量反超,磷酸铁锂目前在总产量上也暂时领先三元锂电池。
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8GWh,同比增长178.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5GWh,占总装车量的45.9%;与此同时,三元锂电池装车量5.2GWh,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下降至53%。而据业内人士预测,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预计会在2021年6月份超过三元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市场老大的地位。而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达17.1GWh,占总装车量的41.3%;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24.2GWh,占总装车量的58.5%。
作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两大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之间几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三元锂电池因为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最近几年风头正盛甚至有盖过磷酸铁锂电池的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
事实上,自2018年市占率被三元锂电池首次超越后,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的份额就逐渐下降。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0.6GWh,其中三元电池占比55.5%,磷酸铁锂电池占比39.7%;同期,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3.1GWh和22.2GWh,分别占装车量的58.1%和39%。而业内人士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一波两折”的背后,或许最关键还是因为成本。
2016年底,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首次将电池能量密度纳入补贴参考指标。而当时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水平主要集中在70Wh/kg~80Wh/kg左右,与“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这一标准有着不小差距,因而无法享受这波政策优惠,逐渐被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超越。
然而,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平均约50%,让磷酸铁锂电池再次有了与三元锂电池一争高下的可能。2020年4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将补贴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较三元电池更具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如此,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了后,磷酸铁锂电池更是受到市场热烈追捧,需求增长,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也不断攀升。
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83.4GWh(包含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基地生产部分),同比累计下降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逆势增长,产量累计达34.6GWh,同比累计增长24.7%;三元锂电池产量累计达48.5GWh,同比累计下降12%。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预计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5~50%。此外,海外市场上,包括特斯拉、大众、苹果等巨头都表示,开始考虑今后在新能源车型上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可能性。甚至有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预测,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在未来10年内超过三元锂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6月13日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在技术上已超越外资。今年5月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已经超越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从市场边缘化地位拉了回来。重庆璧山工厂电池产能已达20GWh,年底要达到35GWh。
据华安证券的一份研报称,在极限测算下,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电池在正极和电芯层面分别有 55%和22%的成本优势。在当前补贴方案下,即使考虑到补贴的差异,由三元换成铁锂电池也会带来9~11%的成本降低,在2021年补贴退坡后这一降本效果则会更为显著。而在成本驱动下,各大车企纷纷推出磷酸铁锂车型。
除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在增多,磷酸铁锂价格也能反映出市场需求量的激增。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开始磷酸铁锂价格一路反弹,从低点的3.2万元/吨增长到5月份的5.1万元/吨,半年多的时间里涨幅超过59%。据华安证券研报预测,2021年将是磷酸铁锂的需求增长大年,预计同比增长80%。
在充电桩和快充技术还没普及的数年前,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基本可以决定用户的出行范围。而随着充电桩和快充技术不断普及开来,消费者其实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要求已经没有了初期那么强烈,所以三元锂电池最大长处也逐渐没有那么耀眼。
同样因为续航能力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唯一的刚需,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弱势就越发凸显。而近几年来,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将安全上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还通过CTP技术弥补了能量密度上的不足。
宁德时代如今选择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减少三元锂电池产能,根本还是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曾毓群本人先前所说:“宁德时代全产业链都做,身为搬砖搭台子的角色是不能有偏科的。现如今,随着充电桩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再被强制要求很长了,此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成本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所以从比例上来说,未来磷酸铁锂电可能会逐步增加,三元电池则百分比较小,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当前一些高能量密度、高续航的高端车依旧需要三元电池的支撑。不过,磷酸铁锂一定是有大用的。”
从技术角度而言,在整个电池行业中,宁德时代还是颇具竞争力的。(引用来源世纪证券所发报告)
首先,宁德时代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公司研发费用绝对值显著高于业内其他公司,2020年支出35.69亿元,五年复合增速33.2%。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在7%左右,2017年后低于同行公司,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及增速领先行业所致。对比国际另一大动力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2020年电池板块研发投入为24.2亿元,五年复合增速9.7%,研发费用率仅为3.3%。公司拥有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保持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其次,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592名,占比18.16%,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27名、硕士学历的1382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辅,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截至2020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2969项境内专利和348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共3454项。我们认为公司的技术优势仍将长期保持。
第三,公司已拥有四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全球领先。在国内,公司完成了宁德时代为中心,青海时代、江苏时代、四川时代等子公司为重要支柱的布局,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同时,2014年公司成立了首个海外子公司德国时代,随后逐渐完善全球化布局,相继成立美国时代、法国时代、日本时代等子公司。2018年公司在德国启动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面向全球做大做强,10年时间公司已成功蜕变为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龙头。
最后,公司拥有明确的长期技术路线规划,目前产品性能升级基本符合预期。多条线路并行是公司发展电芯事业的核心思想,三元锂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目前形成了以NCM523产品为主,NCM811作为高端产品的格局。而磷酸铁锂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储能领域。电池包成本主要源自电芯材料与结构件, 而二者又共同影响着电池系统性能。公司牢牢把握“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真安全、自控温”五大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革新电池结构与材料技术 并辅以智能系统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解决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低温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等用户痛点。
最后也不得不提的是,下个世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材料作为传输电的锂离子来回移动的电解质。与使用电解液的锂电池相比,不易发生短路,起火等风险小。其特点是电极和电解质交替排列,易于叠层化。因此,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池高,在电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然而,全固态电池存在的很重要难题之一在于,目前成本被业界认为比锂电池高4倍以上。据美国福特汽车估算,目前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成本为每千瓦时约1.3万日元,到2030年将降低到1万日元以下。 海外某些厂商就希望率先掌握全固态电池技术,同时更早量产入市,从而在动力电池市场争取挽回局面。
(我为科技狂整理)
宁德时代和博邦锂电池哪个好
宁德时代的锂电池好。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在6年时间内成为国内唯一可与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电池巨头直接竞争的世界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2015年和2016年,宁德动力电池系统连续两年在全球同行中排名前三;2017年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宁德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