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
- 2、锂电池属于几类危险品
- 3、电池老化不换会怎么样?
- 4、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及环节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相信大家对锂电池并不陌生,绝大部分的手机电池用的都是锂电池,锂电池的寿命也是我们所好奇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的相关内容。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1
锂电池寿命是不按年数来算,而是按周期来算的。
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指的不是充电的次数,而是一个充放电的周期。
现在手机都采用是锂电池,大部分锂电池循环次数一般在500次左右,就是说从0-100为一次循环(周期满100为一次循环) ,当到500次后手机电池就已经衰弱,电池内阻变大,内部的化学元素活性降低,进入快速消耗阶段。
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一部很老的手机满电打一个电话后就关机了,这种就可以理解 电池已经用完了。
扩展资料:
一个充电周期意味着电池的所有电量由满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满的过程,这并不等同于充一次电。比如说,一块锂电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电量,然后又为它充满电。如果第二天还如此,即用一半就充,总共两次充电下来,这只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而不是两个。
因此,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池容量就会减少一点。不过,这个电量减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质的电池充过多次周期后,仍然会保留原始容量的 80%,很多锂电供电产品在经过两三年后仍然照常使用。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2
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1、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原理简介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和电池外壳组成,正负极材料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上脱嵌下来通过电解液经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和电解液的相界面上能够形成一层钝化膜。它在电极与电解液之间起到隔膜作用,是电子绝缘体却是锂离子的优良导体,锂离子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性,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 ectrolyte interface),简称SEI膜。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极反应为:
2、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在电池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材料性能特性不同,所研发的电池性能也有差距。正负极材料匹配的循环性能好,电池的循环寿命才会长。在配料方面,要注意正、负材料的添加量。一般来说,设计装配过程中一般要求负极容量相对正极过量一些,如果不过量,在充电过程中负极会析出锂,形成锂枝晶从而影响安全性。负极相对正极过量太多,正极可能过度脱锂,造成结构坍塌。
电解液在电池可逆容量的影响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电极材料脱、嵌锂离子的过程始终是与电解液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对电极材料的界面状况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在与正负极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电解液会损耗,另外在电池化成形成SEI膜和预充电时,也会消耗部分电解液,因此电解液的种类和注液量也影响着电池寿命。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正负极配料、涂布、制片、卷绕、入壳、注液、封口、化成等。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对每一步的流程都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一个流程没有控制好都有可能影响电池循环性能。
在正负极配料过程中,应注意粘结剂的添加量、搅拌速度、浆料的浓度、温湿度,并保证物料能够分散均匀。
在涂布过程中,在保证电池高比能量前提下,合理控制正(负)极涂覆量,适当减小电极厚度有利于降低电池衰减速率。涂布后的极片还要用辊压机进一步压实,合适的正极压实密度可以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小内阻,减小极化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卷绕时,卷成的电芯应紧密、不松散。隔膜和正负极卷得越紧,内阻越小,但卷得过紧时会造成极片与隔膜湿润困难,致使放电容量变小;卷得太松会使极片在充放过程中发生过度膨胀,增大了内阻,降低了容量,缩短了循环寿命。
3、电池材料老化衰退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过程即为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在正负极材料之间来回脱嵌、移动的过程。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除在正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还存在大量副反应。如果能将锂离子电池的副反应降至低水平,使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始终能顺畅地往返于正负极材料之间,就能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得以增加。
锂离子从正极移动到负极必然经过覆盖在碳负极上的SEI膜,SEI膜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国外学者对电池材料老化衰退的研究比较早,特别是对SEI膜的研究比较深入。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电池寿命实验数据并结合电化学表征手段来分析电池材料的稳定性和衰退机制。
SEI膜的稳定性对电池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SEI膜不稳定容易析出锂金属,会导致负极活性材料快速衰退,形成稳定SEI膜的锂电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储存超过4年。D.Aurbach等拆解循环后的钴酸锂电池,通过SEM、XRD等实验对正负极片进行分析,将容量衰退主要归因于负极SEI膜持续消耗Li+以及正极LiCoO2和HF形成的LiF界面膜等不可逆的副反应。P.Ramadass等通过描述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SEI膜持续增长引起的锂离子损失的过程,建立了容量衰退模型。S.Sankarasubramanian等建立了包含溶剂的扩散和SEI膜的增长机制的容量衰退模型,并得出容量衰退与SEI膜厚度以及电池老化时间呈线性关系。
黄海江对进行了200次充放电循环的铝塑膜锂离子电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池放电容量逐渐降低、内阻和厚度逐渐增大。对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拆解后用实验观察显示:200次循环后正极表面出现很多裂纹,平均粒度下降;负极显示SEI膜变厚,并在循环末期有锂和锂化合物的沉淀。锂离子的脱出与嵌入会引起会产生晶格内应力,在这种内应力疲劳作用下,LiCoO2形成裂纹最终颗粒尺寸下降。
J.Vetter等对电池内部材料随充放电循环的老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综述了电极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副反应和粘结剂性能下降等因素都会对电池容量和功率性能产生影响,并对正负极老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总结。对于负极材料,除由于SEI膜的生成、生长使阳极组分间的接触变差导致阻抗的升高的因素外,主要因素有:溶剂嵌入C极产生气体导致C颗粒破裂、循环中体积的变化引起的活性物质颗粒间接触变差、析出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反应加速老化等。对于正极材料老化衰退的原因和影响如图1所示。
图1正极材料老化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电解液的组成成分为溶剂(常用的为烷基碳酸酯类,如EC、DEC、DMC等)、锂盐(常用的是LiPF6、LiBF4等)和各种添加剂。正负极材料脱、嵌锂离子的过程始终与电解液相互作用,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因为这种作用在界面上发生,甚至会产生气体或固体产物从而使电解液发生损耗。气体会增加电池的内部压力导致电池变形,固体产物会在电极表面形成钝化膜从而引起电池极化增大而降低电池的输出电压。这些因素都会对电池容量和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添加添加剂能有效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循环性能,例如在EC/DEC溶剂体系中加入微量添加剂苯甲醚。
正负极集流体的性质也会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常用的集流体材料分别为铝和铜,二者都是易腐蚀的金属材料。集流体被腐蚀后形成钝化膜、粘附性差、局部腐蚀(点蚀)和全面腐蚀都会使电池内阻增加,导致容量损失和放电效率降低。可通过酸-碱浸蚀、导电包覆等预处理方法增强其粘附性和耐腐蚀性。
4、电池使用环境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环境对其循环寿命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环境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锂电池的循环寿命。
陈继涛等研究了C/LiCoO2系锂离子电池在-20℃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结果显示:电池的放电性能在低温下变差,0.2C放电容量仅为常温容量的77%,1C放电容量仅为0.2C放电容量的4%。低温下恒压充电时间增加,充电性能也明显恶化。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放电容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电解液电导率变差、隔膜的润湿和/或透过性变差、锂离子的迁移速度变慢、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荷转移速率减缓等。另外,SEI膜的阻抗在低温下会增大,使锂离子通过电极/电解液界面的速度变慢。其中SEI膜的阻抗增加的原因是:锂离子在低温下从负极脱出较为容易,嵌入较为困难。充电时金属锂会出现并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形成新的SEI膜覆盖在原来的SEI膜上,使电池的阻抗增大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
李连兴等对同批锂电池分别在60℃和常温下进行300次充放电循环实验。初始阶段,60℃条件下电池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但随着循环的进行,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循环稳定性降低,后期甚至有电池发生鼓胀现象。高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是不稳定,高温导致电池的电极电化学极化加剧和气体的产生,造成鼓胀现象,同时电荷传输电阻增加,离子传输动力学性能降低。
目前锂离子电池大多用LiPF6作为电解液,由于电解液的不纯或微量水催化分解导电盐,电解液中含有一定酸性物质HF。HF会与SEI膜中的主要成分ROLi、ROCO2Li等发生反应,生成LiF沉积在负极表面。含有LiF的SEI膜会阻碍锂离子的迁移。同时,产生的高阻抗物质会使石墨颗粒之间绝缘隔离。随着高温充放电的进行,负极性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导致电池失效。
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设备在运输或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经受振动、冲击、碰撞等条件的考验。某些锂电池在与系统通信时进行充放电并根据一定频率接收数据信息。设备振动时的频率有可能对电池频率产生干扰,从而引起芯片数据出错或引发保护电路动作。强振动或冲击下,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外部的连线、接线柱、焊点等可能会折断或脱落,电池极片上的活性物质也可能剥落,这都会影响电池的寿命甚至产生危险的情况。
5、循环过程中充放电制度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过程即充放电循环的过程,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充放电截止电压的选择及采用何种充放电方式等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凡盲目增大电池的工作电流、增加充电截止电压、降低放电截止电压等都会使电池性能下降。
不同电化学体系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截止电压不同。在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凡超过充电截止电压就认为发生了过充电。K.Maher等将LiCoO2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依次从4.2V设置到4.9V,并对实验后的电极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实验,表明石墨负极和钴酸锂正极均发生了结构改变,通过测试不同截止电压充电后的电极不同SOC的熵变曲线,也同样发现电极材料发生了结构改变。锂离子电池过充时,从正极上脱出的过量的锂离子会沉积或嵌入到负极上,沉积的活性锂易与溶剂反应,放出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正极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使电解液易分解并产生大量的热。当锂电池的放电电压低于放电截止电压时,就形成了过放电。在过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上会过度脱出,下次充电时再嵌入会比较困难。余钟宝等对以MCMB为负极、LiCoO2为正极的电池过放电到0V时,铜箔集流体遭到比较严重腐蚀,负极SEI膜遭破坏,再次形成的SEI膜性能较差,使负极阻抗增大、极化增强。电池在过放电以后的循环过程中放电容量、充放电效率大为降低。
李艳等对18650型锂离子蓄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容量衰减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高几乎成比例的增长。高倍率循环的LiCoO2/石墨系锂离子蓄电池容量衰减严重。通过分析得出:容量严重衰减的基本原因是正极材料结构的改变和负极表面膜增厚导致Li+数量的减少及扩散通道阻塞。在大电流放电情况下,需要离子快速的嵌入、脱出正负极,反应速度很快。唐致远等通过实验分析认为:由于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放出很大的容量,电极反应迅速剧烈,某些锂离子来不及脱嵌或穿越负极材料放电过程就已经结束了。另外,电池极耳可能会在大电流条件下熔断,设备元件也可能会被损坏。
6、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在设计制造还是使用过程中,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锂电池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循环寿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时间和品质,因此生产者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将影响循环寿命的各个因素都把握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根据说明书的提示正确使用电池。
锂电池一般能用几年3
锂电池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怎么样
有需求就会有机会。需求越大,项目前景越有潜力,特别对于能源有关的产品,比如说锂电池。 2015年锂电池需求占比达47%,到了2016年达到了52%。而消费型的锂电池的需求占比继续下滑,在2016年大约是42%。储能型锂电池在光伏分布式使用和移动通讯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使用不断扩大。2016年占比达到6%。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得出来。锂电池,它的使用领域和占比都是在不断改动的。未来的前景要点使用应该集中在电动工具,新动力轿车,轻型电动车和动力存储系统等等。这些领域内的工业规划,在未来几年应该会保持成倍的增加趋势。
一、锂电池的优势导致它不断增加 新动力轿车的大力展开,也带动了锂电池行业的深度展开,动力锂电池在电池份额中不断升高。因为锂电池和传统电池相比优势比较大,他们在相同体积下锂电池容量更大,出产运用收回进程都愈加的绿色环保。
二、新动力轿车数量的增加,导致锂电池求过于供。 在2017年,中国的电动轿车产值达到65万辆。到2018年,这个数据仍然在继续上涨。这一成果直接导致锂电池需求猛增。特别是新能源锂电池,商场潜力巨大。
三、新技术的整合使用,进步使用率。 跟着新技术的开发与研讨。石墨烯纳米材料等一些先进的材料设备不断完善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加快融合。它的使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锂电池属于几类危险品
; 锂电池是九类危险品,要求二类包装。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和保存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锂电池属于几类危险品
为了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
锂电池的老化速度是由温度和充电状态而决定的,高充电状态和增加的温度加快电池容量的下降。
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电池老化不换会怎么样?
现在的手机都是使用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我们分三点来谈。
1、如何为新电池充电
在使用锂电池中应注意的是,电池放置一段时间后则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时间亦随之缩短。但锂电池很容易 激活,只要经过3—5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 激活 电池,恢复正常容量。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记忆效应 。因此用户手机中的新锂电池在激活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和设备的。不仅理论上是如此,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从一开始就采用标准方法充电这种“自然激活”方式是最好的。
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以便 激活 电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我所查阅过的所有严肃的正式技术资料都强调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通常,手机说明书上介绍的充电方法,就是适合该手机的标准充电方法。
此外,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这也是我们反对长充电的另一个理由。
此外在对某些手机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同时,长充电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而以我国电网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夜间的电压都比较高,而且波动较大。前面已经说过,锂电池是很娇贵的,它比镍电在充放电方面耐波动的能力差得多,于是这又带来附加的危险。
此外,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锂电池同样也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同样也很不利。这就引出下面的问题。
2、正常使用中应该何时开始充电 在我们的论坛上,经常可以见到这种说法,因为充放电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将手机电池的电尽可能用光再充电。但是我找到一个关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实验表,关于循环寿命的数据列出如下: 循环寿命 (10%DOD):1000次 循环寿命 (100%DOD):200次 其中DOD是放电深度的英文缩写。从表中可见,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10%DOD时的循环寿命要比100%DOD的要长很多。当然如果折合到实际充电的相对总容量:10%*1000=100,1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电还是要比较好一些,但前面网友的那个说法要做一些修正:在正常情况下,你应该有保留地按照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充电,但假如你的电池在你预计第2天不可能坚持整个白天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开始充电,当然你如果愿意背着充电器到办公室又当别论。 而你需要充电以应付预计即将到来的会导致通讯繁忙的重要事件的时候,即使在电池尚有很多余电时,那么你也只管提前充电,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损失“1”次充电循环寿命,也就是“0.x”次而已,而且往往这个x会很小。 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并不是要你走向极端。和长充电一样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尽量把手机电池的电量用完,最好用到自动关机”。这种做法其实只是镍电池上的做法,目的是避免 记忆效应 发生,不幸的是它也在锂电池上流传之今。曾经有人因为手机电池电量过低的警告出现后,仍然不充电继续使用一直用到自动关机的例子。结果这个例子中的手机在后来的充电及开机中均无反应,不得不送客服检修。这其实就是由于电池因过度放电而导致电压过低,以至于不具备正常的充电和开机条件造成的。 3、对锂电池手机的正确做法 归结起来,我对锂电池手机在使用中的充放电问题最重要的提示是: 1、按照标准的时间和程序充电,即使是前三次也要如此进行; 2、当出现手机电量过低提示时,应该尽量及时开始充电; 3、锂电池的激活并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在手机正常使用中锂电池会自然激活 。如果你执意要用流传的“前三次12小时长充电 激活 ”方法,实际上也不会有效果。 因此,所有追求12小时超长充电和把锂电池手机用到自动关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你以前是按照错误的说法做的,请你及时改正,也许为时还不晚。 当然,在手机及充电器自身保护和控制电路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对锂电池的保护还是有相当保证的。所以对充电规则的理解才是重点,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做出某种让步的。比如你发现手机在你夜晚睡觉前必须充电的话,你也可以在睡前开始充电。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应该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且不要刻意按照错误的说法去做。
手机电池老化的话结果是比较直接的,就是手机使用耗电明显很快,远不如刚买来的时候,然后你充电也不需要很久就能把手机充满了。有的时候手机低于百分10到20,都有可能会自动关机没电了,这也是电池老化的直接表现,重启的情况也是会发生的,老化了也会导致电池不稳定。
所以说呢为了保证手机的正常使用,电池老化该换还是得换,现在换电池也都很便宜啊,换了又能再重新复活用个两年,多好。[灵光一闪]
这种的话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弄吧。毕竟人家是专也的。
久了会很危险,会爆炸
电池老化不换,可能会带来如下的不便和隐患。
1、手机续航差,电池掉电速度快,如果外出要随身携带充电宝,带来不方便。
2、手机性能肯定会受到影响,有些手机会根据电池容量来调节性能输出。
3、电池有其设计寿命,如果老化了不换,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建议及时更换。或者更换新设备。
说说刚刚退役的米6。早上6:45出门,大概会在7:10分左右电池从满电突然断崖式的0电量。插入充电宝后,马上又奇迹般的恢复70%以上的电量。如果一旦离开外部补给,那么随时都可能失联。
电池如果老化了,不及时更换电池的话,会引起手机的自燃,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严重的话会爆炸,危害生命安安全。
老化,用着用着可能会死机啊,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及环节
锂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为:
1.电极浆料制备,主要是将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溶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分散后,形成浆料。
2.涂布,将第一步制备的浆料以指定厚度均匀涂布到集流体(铝箔或铜箔等)上,并烘干溶剂。
3.极片冲切,将上一步制作出来的极片冲切成指定的尺寸形状。
4.叠片,将正负极片、隔膜装配到一起,完成贴胶后,形成极芯。
5.组装软包电池,将上一步生产的极芯装入已经冲好坑的铝塑膜,并完成顶封、侧封等,形成未注液的软包电池。
6.注液,将指定量的电解液注入软包电芯内部。
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此这种电池也被称为锂金属电池。与其他电池不同,锂电池具有高充电密度、长寿命和高单位成本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