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用什么仪器检测锂电池包里的漏电节?
打开APP
打开APP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检测目的
通过检测动力电池组系统的绝缘电阻,判定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是否漏电。
(注:被测量的绝缘电阻是满足安全目的定义的一适当的值,可以比实际的物理值低)
二、应用范围
以下情况需检测动力电池组系统绝缘电阻,以判定动力电池组系统是否漏电:
1、动力电池组系统总成出厂检测;
2、动力电池组系统总成装配于整车前检测;
3、连接动力电池组系统正负极线束前检测;
4、车辆漏电传感器报警时检测。
三、检测注意事项
动力电池组系统为高压电源,纯电动车型或HEV车型为高压电路,因此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电击或漏电。在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对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进行操作时断开电源
①、务必戴绝缘手套。
②、拔出紧急维修开关手柄,并将紧急维修开关手柄放置在指定位置由专人看管,以防其他人员误操作。
③、在车上测试时,先拆卸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连线和正极连线。
2、使用绝缘手套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必须检测手套是否有破损、破洞或裂纹等。
②、切勿戴湿手套。
③、在整个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操作过程中请始终带好绝缘手套。
3、进行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①、工作开始前,一定要断开电源。
②、操作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需要戴绝缘手套,绝缘手套使用。请参考绝缘手套的注意事项。
③、不要携带任何类似卡尺或测量卷尺等的金属物体,因为这些物体可能掉落,从而引起短路。
④、拆卸任何高压配线后,立刻用绝缘胶带将其绝缘。
⑤、操作完成后,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部件或工具,以及确认高压端子有绝缘保护。
四、检测条件
1、检测设备:电压表、绝缘电阻测试小线
①、检测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0.5级,要求具有直流电压测量档位,量程范围不小于或等于500V.
②、绝缘电阻测试小线由电工鳄鱼夹、高压电阻R0(R0=100±10KΩ)高压导线组成。电工鳄鱼夹要求耐压为3KV;高压电阻耐压为3KV;高压导线耐压为3KV,过电流能力大于5A.
③、检测用万用表和绝缘电阻测试小线,应在鉴定合格的有效期内。
2、检测环境
①、温度:-15℃--40℃
②、相对空气湿度为:25%--90%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动力电池漏电检测在较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五、检测方法
1、测量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 1 V1 的测量
2、测量动力电池组系统正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2 V1‘ 的测量
3、比较V1和V1’
4、并联R0电阻(注:R0=100±10KΩ)。
注:操作需带绝缘手套。
①、如果,V1V1,则在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与托盘之间并联R0电阻。同时,用电压表测量R0电阻两端的电压V2.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3 V2的测量
②、如果,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4 V2’的测量
5、计算动力电池组系统的绝缘电阻。
①、如果V1
Ri=(V1-V2)*R0/V2
②、如果V1V,1,,绝缘电阻Ri的值由下式计算:
Ri=(V1’-V2‘)*R0/V2‘
六、要求
按照标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绝缘电阻值,除以动力电池组系统的标称电压U,所得值要求大于500Ω/V
电池检测有何意义,怎么进行检测?
锂电池检测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锂电池检测?随着锂电池在移动通讯和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锂电池的安全事故也频频爆光。对于很多电子生产企业来说进行锂电池检测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进行该项工作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所以通过标准体系的电池性能检测是解决电池是否安全可靠的途径。
锂电池检测的重要性
一、避免锂电池因滥用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
锂电池的出现给很多电子生产厂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像各种充电电池的普遍使用。然而这些电池的使用也造成了很多意外的发生,其中的原因一部分也在于锂电池检测没有到位。进行锂电池检测会有着具体的温度报告以及适当的环境保存报告,从中可以得到正确的电池使用方式。
二、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市面上专业供应的锂电池检测服务进行高度的模拟检测,决定电池寿命长短有充电时的电流以及保存的环境,也有使用者对电池的使用程度。锂电池检测可以检测出电池容量数值,提醒使用者在充电期间注意其饱和度。这对于很多厂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更能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三、性能检测明确使用方向
锂电池应用在各大电子以及电器生产之中,可以说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锂电池检测专业的公司会区分出各类电池所适用的范围,解答在使用界限上的疑惑。锂电池属于一种耐用品,确定好使用的方向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花费,这也是锂电池检测重要性的其中一方面内容。
关于锂电池检测的重要性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如上几个方面,针对锂电池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锂电池的检测还包括在电池的流量和容量方面,能够有效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还有一重要性就是锂电池的使用范围很广,经过检测可以明确具体的使用范围。
为什么要进行锂电池检测?
一、坚持绿色环保的循环理念
虽说锂电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电池中的很多元素对土壤、水质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通过锂电池检测可以将余电进行多次的循环利用,再经过一系列的完善工作可以使得电磁重获新生。锂电池检测是现代绿色生产理念所倡导的工作,是整个产业链的需要。
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售后保障
要知道锂电池检测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电子厂家,但是实质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电子产品消费者。往往是通过锂电池检测的优服务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得到认可,定时对电子设备中的锂电池进行检测也能第一时间排除安全隐患,为市场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电池售后的维修与测试。
三、减少电池生产成本,节约费用
锂电池生产中有锂合金和锂合金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在价格上也很昂贵。专业供应的锂电池检测持续降低电池的使用以及生产成本,关注电池的容量饱和度及使用度。经过检测之后能够明确发现电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这位大部分的企业借节约了费用。
很多电子生产企业进行锂电池检测的原因在于检测绿色环保的理念,促进电池的循环使用效率。也在于电子产品的核心在于电池,消费者大部分关注的点都在于电池的售后服务好坏。还有一点原因在于锂电池生产可以减少电池的生产成本,为厂家节约生产费用和在电池上的成本支出。
锂电池检测项目有哪些?
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国内外机构组织制定了各种锂离子电池相应的安全检测标准,通用检测标准一般把安全检测项目分为以下四类:
1.电学测试: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强制放电等。
2.机械测试:挤压,针刺,冲击,振动,跌落等。
3.热测试:高低温循环,燃烧,微波加热等。
4.环境模拟:高空低气压模拟,盐雾试验等。
做挤压,针刺,冲击,振动,跌落,燃烧,高空低气压测试都需要专业的电池检测试验机做测试,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排查不合格电池,避免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以上就是锂电池检测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动力锂电池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产品的一致性、后续的维护成本”有更高的要求,其产品质量需要更好的保证,所以锂电池的检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绝缘检测原理
当前主流的绝缘检测方法有两种,电桥法和交流注入法,但这一功能由电池管理系统BMS来实现。电桥法又称被动检测法,主要原因必须有高压才能进行绝缘检测。交流注入法又称主动检测法,因为只需12V铅酸上电即可完成绝缘检测功能。关于绝缘检测的专利大家去网上搜搜也非常的多,但大多也是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演变和优化。大致总结如下(若有不妥,欢迎探讨,更欢迎批评指正):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电桥法重难点解读:
(一)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电桥法的工作原理是BMS通过检测高压正与高压负之间的分压变化来计算正极/车身与负极/车身的绝缘阻值,检测原理如下三步:
1. 闭合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1,V2的电压;
2. 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BMS检测到V1’的电压;
3. 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2’的电压;
4. 根据上述三个步骤,已知电池的总电压U以及正负极桥臂的分压电阻及其比例,可以列出三个方程U=aV1+bV2,
5. 根据这个方程式来解方程可以求得:正极/壳体阻值=Rp,负极/壳体=Rn
两个阻值便是我们平时整车上读取到绝缘值,以上即为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二)电桥法的设计难点
电桥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需重点考虑如下几点(上述四个电压值V1,V2,V1’,V2’以下统称V1,V2,欢迎补充和探讨):
1. 分压比例及ADC的选取:
绝缘检测为了兼顾成本会牺牲一部分精度(采用12bit ADC采样,甚至直接用单片机内部的ADC采样),这个时候对电阻的分压比例(R1/R2或R4/R3)的选取提出较高的要求,
电阻分压比例太大采样分辨率不够,无法做到较高精度;
电阻分压比例太小采样超出量程,无法做到全电压范围的采样;
2. 寄生电容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整车上寄生电容的实际存在(一般在几百纳法级,也有远大于这个量级的)。
由于寄生电容会导致V1,V2电压值稳定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个问题:
BMS无法准确判断V1,V2电压的稳定采样点,电容电压未稳定或者电容开始漏电导致V1,V2的电压不是真实分压的值,这样计算出来的绝缘值不准,这也是前几年有些车绝缘不稳定的要因之一,现在好多了;
BMS等待电压稳定的时间,等待的时间过长导致绝缘检测时间偏长,可能不满足功能安全中FTTI的时间要求;
寄生电容值随着天气以及车辆的老化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要确保设计仍然满足前期的采样精度和时间目标就对算法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滤波要考虑;
3.电压V1,V2的采样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理论上V1,V2的实时性越高对绝缘采样精度及稳定性越有利,但是很遗憾这个也只能是理论,显然是无法完全同步的。为了方便理解,我暂且假定一个非常极端实车工况来说明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阶段一:猛踩油门踏板上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2检测V1’;
阶段二:猛踩制动踏板下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3检测V2’;
大家可以先想想这个情景以及这个情景对绝缘检测的影响。踩油门踏板的时候电池包对外大电流放电,由于锂电池的DCR+极化内阻等存在,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急剧拉低(由电流的大小决定,一般在50~100V,以一个400V电压来说电池实际输出电压为350V)。踩制动踏板的时候由于制动能量回收整车对电池包大电流充电,同理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瞬间抬高至450V。那么问题就来了,V1’是以350V分压检测得到的,V2’是以450V分压检测得到的,用这一组电压去计算绝缘是不妥的,轻则绝缘值误差较大,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绝缘误报漏报导致整车做了对应的故障策略。
锂电池的气密性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 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四、滴定管压气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 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锂电池的相关知识
锂离子电池只能充放电500次?
相信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听说过,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500次充放电,超过这个次数,电池就“寿终正寝”了,许多朋友为了能够延长电池的寿命,每次都在电池电量完全耗尽时才进行充电,这样对电池的寿命真的有延长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指的不是充电的次数,而是一个充放电的周期。
一个充电周期意味着电池的所有电量由满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满的过程,这并不等同于充一次电。比如说,一块锂电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电量,然后又为它充满电。如果第二天还如此,即用一半就充,总共两次充电下来,这只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而不是两个。因此,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池容量就会减少一点。不过,这个电量减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质的电池充过多次周期后,仍然会保留原始容量的 80%,很多锂电供电产品在经过两三年后仍然照常使用。当然,锂电寿命到了最终后仍是需要更换的。
而所谓500次,是指厂商在恒定的放电深度(如80%)实现了625次左右的可充次数,达到了500个充电周期。
(80%*625=500)(忽略锂电池容量减少等因素)
而由于实际生活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充电时的放电深度不是恒定的, 所以500个充电周期只能作为参考电池寿命。 锂电池一般能够充放300-500次。最好对锂电池进行部分放电,而不是完全放电,并且要尽量避免经常的完全放电。一旦电池下了生产线,时钟就开始走动。不管你是否使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都只在最初的几年。电池容量的下降是由于氧化引起的内部电阻增加(这是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电解槽电阻会达到某个点,尽管这时电池充满电,但电池不能释放已储存的电量。
锂电池的老化速度是由温度和充电状态而决定的。下表说明了两种参数下电池容量的降低。
温度 充电 40% 充电100%
0°C 一年后容量98% 一年后容量94%
25°C 一年后容量96% 一年后容量80%
40°C 一年后容量85% 一年后容量65%
60°C 一年后容量75% 三个月后容量60%
由图可见,高充电状态和增加的温度加快了电池容量的下降。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将电池充到40%放置于阴凉地方。这样可以在长时间的保存期内使电池自身的保护电路运作。如果充满电后将电池置于高温下,这样会对电池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当我们使用固定电源的时候,此时电池处于满充状态,温度一般是在25-30°C之间,这样就会损害电池,引起其容量下降)。
影响因素1:放电深度与可充电次数
由实验得出的左图数据可以知道,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电池放电深度越深,可充电次数就越少。
可充电次数*放电深度=总充电周期完成次数,总充电周期完成次数越高,代表电池的寿命越高,即可充电次数*放电深度 = 实际电池寿命(忽略其他因素)
影响因素2:过充、过放、以及大的充电和放电电流
避免对电池产生过充,锂离子电池任何形式的过充都会导致电池性能受到严重破坏,甚至爆炸。
避免低于2V或2.5V的深度放电,因为这会迅速永久性损坏锂离子电池。可能发生内部金属镀敷,这会引起短路,使电池不可用或不安全。
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在电池组内部都有电子电路,如果充电或放电时电池电压低于2.5V、超过4.3V或如果电池电流超过预定门限值,该电子电路就会断开电池连接。
避免大的充电和放电电流,因为大电流给电池施加了过大的压力。
影响因素3:过热或过冷环境
温度对锂电池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冰点以下环境有可能使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而过热的环境则会缩减电池的容量。因此,如果笔记本长期使用外接电源也不将电池取下来,电池就长期处于笔记本排出的高热当中,很快就会报废。
影响因素4:长时间满电、无电状态
过高和过低的电量状态对锂电池的寿命有不利影响。大多数售卖电器或电池上标识的可反复充电次数,都是以放电80%为基准测试得出的。实验表明,对于一些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经常让电池电压超过标准电压0.1伏特,即从4.1伏上升到4.2伏,那么电池的寿命会减半,再提高0.1伏,则寿命减为原来的1/3;给电池充电充得越满,电池的损耗也会越大。长期低电量或者无电量的状态则会使电池内部对电子移动的阻力越来越大,于是导致电池容量变小。锂电池最好是处于电量的中间状态,那样的话电池寿命最长。
由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可延长锂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注意事项。 如果长期用外接电源为笔记本电脑供电,或者电池电量已经超过80%,马上取下电池。平时充电不需将电池充满,充至80%左右即可。调整操作系统的电源选项,将电量警报调至20%以上,平时电池电量最低不要低于20%。 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充好电就应立刻断开电源线 (包括充电功能的USB接口),一直连接会损害电池。要经常充电,但不必非得把电池充满。 无论是对笔记本还是手机等,都一定不要让电池耗尽(自动关机)。 如果要外出旅行,可把电池充满,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为电器充电。 使用更为智能省电的操作系统。 第一,保持锂离子电池适度充电、放电可延长电池寿命。锂离子电池电量维持在10%~90%有利于保护电池。这意味着,给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电池充电时,无需达到最大值。
配有锂离子电池的数码产品暴露在日照下或者存放在炎热的汽车内,最好将这些产品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如果运行温度超过60摄氏度,锂离子电池会加速老化。
锂电池充电温度范围:0~45摄氏度,锂电池放电温度范围0~60摄氏度。
第二,如果手机电池每天都需充电,原因可能是这块电池存在缺陷,或者是它该“退休”了。
对笔记本所有者而言,如果长时间插上插头,最好取下电池(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对笔记本电池不利)。
第三,通常情况下,50%电量最利于锂离子电池保存。 1. 锂原电池
也称一次锂电池。可以连续放电,也可以间歇放电。一旦电能耗尽便不能再用,在照相机等耗电量较低的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 锂原电池自放电很低,可保存3年之久,在冷藏的条件下保存,效果会更好。将锂原电池存放在低温的地方,不失是一个好方法。 注意事项:锂原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不同,锂原电池不能充电,充电十分危险!
2. 锂离子电池
也称二次锂电池。在20℃下可储存半年以上,这是由于它的自放电率很低,而且大部分容量可以恢复。
锂电池存在的自放电现象,如果电池电压在3.6V以下长时间保存,会导致电池过放电而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减少电池寿命。因此长期保存的锂电池应当每3~6个月补电一次,即充电到电压为3.8~3.9V(锂电池最佳储存电压为3.85V左右)、保持在40%-60%放电深度为宜,不宜充满。电池应保存在4℃~35℃的干燥环境中或者防潮包装。 要远离热源,也不要置于阳光直射的地方。
锂电池的应用温度范围很广,在北方的冬天室外,仍然可以使用,但容量会降低很多,如果回到室温的条件下,容量又可以恢复。 对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型号一般为5位数字。如下表所示。前两位数字为电池的直径,中间两位数字为电池的高度。单位为毫米。例如18650锂电池,它的直径为18毫米,高度为65毫米。 型号 直径(mm) 高度(mm) abcde ab cd 常规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型号表 型号 额定容量(mAh) 标称电压(V) 放电终止电压(V) 额定充电电压(V) 内阻(mΩ) 直径(mm) 高度(mm) 参考质量(g) ICR18650 1800~2600 3.6-3.7 3.0 4.2 ≤70 18 65 45 ICR18490 1400 3.6-3.7 3.0 4.2 ≤70 18 49 34 ICR14650 1100 3.6-3.7 3.0 4.2 ≤80 14 65 27 ICR14500 800 3.6-3.7 3.0 4.2 ≤80 14 50 21 ICR14430 700 3.6-3.7 3.0 4.2 ≤80 14 43 18 js145007003.0V(配合锂电池调压器使用)3.04.2≤80145021动力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型号表 型号 额定容量(mAh) 标称电压(V) 放电终止电压(V) 额定充电电压(V) 内阻(mΩ) 直径(mm) 高度(mm) 参考质量(g) INR18650 1200~1500 3.6 3.0 4.2 ≤60 18 65 45 INR18490 1100 3.6 3.0 4.2 ≤60 18 49 34 磷酸铁锂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型号表 型号 额定容量(mAh) 标称电压(V) 放电终止电压(V) 额定充电电压(V) 内阻(mΩ) 直径(mm) 高度(mm) 参考质量(g) IFR26650 3000 3.2 2.0 3.6 ≤80 26 65 94 IFR22650 1800 3.2 2.0 3.6 ≤80 22 65 67 IFR18650 1100~1400 3.2 2.0 3.6 ≤80 18 65 45 IFR18490 1000 3.2 2.0 3.6 ≤80 18 49 34 注:内阻≤多少mΩ 意为 在充满电的情况下,以最大放电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当内阻达到多少mΩ时,电池接近报废
锂离子电池由于正极材料较多,与不同的负极搭配,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如3.6V或3.7V。
方型锂离子
方型锂离子电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锂电池,它的型号非常多,MP3、MP4、手机、航模等产品上广泛使用。
方形锂离子电池分为金属壳封装(银白色硬壳)和铝塑壳封装(灰白色软壳,用指甲可划痕)两种.金属壳封装的是锂离子电池或液态锂电池,铝塑壳封装的是锂离子聚合物(高分子)电池(Lithium ion polymer battery).这两种电池使用的化学材料和电化学特性可说是大同小异,主要的差异只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使用一些胶态物质帮助电池极版的贴合或吸收电解液,减少了液态电解液的使用量,从而电池的封装可由金属壳改成铝塑壳了。
金属壳锂电池的外壳是负极,正极在电池一侧的突起物上;铝塑壳锂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是电池一侧的两片极板,外壳为绝缘体.
对于方型锂离子电池,其型号一般为6位数字。如下表所示。前两位数字为电池的厚度,带1位小数;中间两位数字为电池的宽度;最后两位数字为电池的长度。单位为毫米。例如606168锂电池,它的厚度为6.0毫米,宽度为61毫米,长度为68毫米。(注意:由于各电池厂商采用的封装方法不同,同型号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存在300mAh以内的差别)
方形锂离子电池的标称电压一般为3.6~3.7V,充电终止电压一般为4.2V。 方形锂离子电池型号 长度(mm) 宽度(mm) 厚度(mm) 标称电压(V) 额定充电电压(V) abcdef ef cd a.b 3.6~3.7 4.2
锂电池检测项目有哪些?
电学测试: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强制放电,绝缘阻抗,表面电阻率测试,介电强度,击穿电压试验,绝缘强度,内阻测试,自放电率,循环寿命,密封性能,储存性能,可焊性,耐腐蚀性,存储特性等。
机械测试:挤压,针刺,冲击,振动,跌落,耐磨,张力,拉伸等。
热测试:高低温循环,燃烧,微波加热,低温,温度循环,易脆性,冷裂温度,变形温度,热膨胀,耐燃性等。
环境模拟:高空低气压模拟,盐雾试验,防水淋雨测试,砂尘试验,浸渍,低气压,恒定湿热,交变湿热,高压蒸煮,耐爆炸,盐雾腐蚀,气体腐蚀,防霉菌,太阳辐射,光老化等。